渭源检察:驻村帮扶书写“检察答卷”

发布时间:2023-10-16 15:09:12     来源:法治甘肃网

派驻干部 一线帮扶

时下,尖山村万寿菊种植基地里“丰”景正好。“一年能采摘4到5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咱不愁销路,每年毛收入1万元左右。”村民赵良才笑着说。

“从脱贫到致富,工作标准高了,要完成目标任务,还得靠支部。”村支部书记庆宝童说。

结对帮扶工作中,渭源县检察院注重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扎根一线,帮班子、带队伍、积极参与村里各项事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如今,尖山村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杂粮杂豆、光伏以及畜牧养殖等4项特色产业,全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模式,先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辖区稳定就业人员17人,灵活就业人员73人,真正实现了特色产业红火发展,家家户户幸福平安。

暖心慰问 夯实基础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在村民赵录才家中,渭源县检察院的帮扶干警围坐在他身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关心他家近况。

同样热闹的还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大家伙都正忙着安装检察院为村里新购置的电脑、打印机,一派繁忙景象。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渭源县检察院还捐赠了一套篮球架和一批健身器材,为群众运动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

渭源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孔军到尖山村走访调研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定期走村入户,同村民们沟通交流,帮扶要帮到群众心里、帮到困难问题!”

法律援助 群众幸福

“这办的叫什么事啊?苏书记(县检察院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苏小丽),你得给我评评理,给我做主,不给我赔偿款,我就去起诉!”村民赵某某激动地说。

“大哥,别着急慢慢说!” 苏小丽拿来本和笔,耐心倾听解答、调解村民的问题。

这只是渭源县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队调解群众矛盾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平日里大家有什么矛盾都喜欢找驻村帮扶工作队来评理。经过不懈努力,尖山村的矛盾纠纷调解率、满意率在所属镇前列,没有一起调解不及时而引起的信访事件。在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法治、村民自治、德治相互融合的良好法治氛围,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