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检察院以公益之诉向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亮剑”

发布时间:2023-08-25 12:01:48     来源:甘肃法治报

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起检察屏障

——兰州新区检察院以公益之诉向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亮剑”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当前,个人信息被泄露滋生的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以及电信推销等行为,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今年以来,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坚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损害公益必须担责的法治理念,以公益之诉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亮剑”,坚决扛起守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的检察责任,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起检察屏障。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共摸排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件,立案5件,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件。

“刑事+公益”从严惩治违法行为

个人信息泄露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犯罪等提供便利,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手机卡、银行卡,以此作为实施诈骗犯罪的基础工具。为此,兰州新区检察院通过“刑事+公益”方式,让违法者既承担刑事责任,又承担侵权责任。

兰州新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内部协作配合机制,畅通法律监督线索移送渠道,对刑事检察部门办理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诈骗犯罪及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等案件,及时将相关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进行同步审查,公益诉讼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在立案调查后履行公告程序,对无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通过办理此类案件,既打击震慑了网络领域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也有效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惩戒+教育”全面修复受损公益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检察院通过“惩戒+教育”,让违法者既赔偿损失,又公开赔礼道歉,全面修复了受损公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兰州新区检察院对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公益诉讼办案人员从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过错等方面全面收集相关证据,重点对造成公益损害结果、行为人应当承担怎样的侵权责任等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具体案情提出删除包含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支付损害赔偿金、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让行为人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外,消除其违法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危险,并根据获利情况或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等情形支付相应的损害赔偿金,让其有所“痛”,以此惩戒行为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同时,判令行为人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既对行为人起到教育作用,也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警示意义,警示社会公众不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