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动履职中彰显为民情怀
——兰州市检察机关多措并举办好为民实事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今年以来,兰州市检察机关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为全面推进法治兰州建设贡献检察力量和检察智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公益诉讼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数据成为信息技术演变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影响公民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近期,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中发现,辖区内某商超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工作单位、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的登记本放置于前台且无人监管,极易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存在侵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可能。
七里河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据此线索迅速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案前磋商,明确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并依职权发送检察建议,建议机关职能部门立即监督指导责任主体妥善保管处置已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登记表。相关职能部门在接收到检察建议后随即督促责任主体整改,并要求责任主体加强秩序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责任主体妥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办案效果。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给我们修围墙,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近日,永登县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走访入户时,康家井村一位老人握着驻村工作队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永登县人民检察院驻康家井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中发现一村民家中围墙因被水泡发,存在安全隐患,但家中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翻修。得知此情况,驻村工作队立即联系村“两委”进行现场办公,在多次围绕房屋内外实地勘察,并征求老人家的意见后,决定对墙体进行加固和修缮。
驻村工作队与村社干部沟通协商后一致决定,由村委会提供修缮材料,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干部自己出力修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几天,老人家的房屋围墙焕然一新,不仅安全性大大提高,整体环境也看起来又美观又整齐。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今年以来,永登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检察为民办实事”,走访入户,积极调研了解村情民情,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康家井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检察建议督促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
文身,在不少未成年人看来代表着“酷”“帅”“有个性”“特立独行”,但他们忽视了文身带来的诸如易感染、难复原等一系列问题,既伤害身心健康,也影响未来职业选择,将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痛。
为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安宁区人民检察院依托个案办理,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违法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经营场所进行有效治理。
2022年7月,安宁区检察院在审查一起未成年人共同盗窃案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王某的供述让办案检察官敏锐地捕捉到了未成年人文身的问题。通过仔细审查卷宗,逐一讯问涉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发现年仅16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实施盗窃行为前到辖区一理发店内进行了文身。根据王某的供述,该店铺在提供文身服务时不核实顾客的年龄,存在向不特定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
为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安宁区检察院根据刑事案件中发现的线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走访调查涉案店铺及辖区内多家从事文身、纹绣、美容美发等服务的经营场所。经实地走访、询问相关经营者后发现,辖区内部分文身场所未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文身”标识,部分经营者不了解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规定。
为整治辖区内文身服务乱象,实现未成年人公共利益保护最大化,安宁区检察院依法履行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就经营者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未作警示标识等问题,在充分沟通磋商的基础上,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行监管职责,共同履行好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
被建议单位针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及时对涉案店铺进行查处,对辖区内经营范围中含有文身服务的38户市场主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一整改落实,并积极向文身经营者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源头防控。同时,被建议单位还对执法人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持续提高执法水平,有效落实监管责任。
安宁区检察院在收到检察建议回复函后积极开展了对相关经营门店的跟踪回访,确认了行政监管部门查处的经营机构不再提供未成年人文身服务,并在店面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于咨询文身的未成年人明确告知不接纳未成年人顾客以及文身对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一步,安宁区检察院将切实发挥检察监督职能,通过专项行动、公益诉讼、法治宣传等方式,增强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文身危害性的认识,督促各行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对文身行业的监管,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