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能动履职 服务保障民生
——兰州市检察机关深化“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推动装饰装修行业规范治理、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合力调解破难题……今年以来,兰州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保障民生,不断深化“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联动执法解决欠薪问题
“感谢你们为我要回来了拖欠的工资,要不是你们的调解,不知道何时才能拿到工资……”近日,拿到被拖欠工资的曹某感激地说。
2022年年底,48岁的电焊工曹某在兰州市城关区某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却被包工头拖欠工资48800元。2023年3月,曹某将包工头投诉至兰州市城关区劳动监察大队,经调查后向城关区南山路某不锈钢经营部(以下简称“不锈钢经营部”)发出《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要求在一周内付清欠薪。然而,不锈钢经营部负责人杜某夫妇因无能力一次性支付全额工资,提出分期支付的解决方案,但曹某因家庭生活已陷入困境急需用钱,坚持要求一次性支付,双方陷入僵局。
城关区检察院适时启用“根治欠薪联动执法工作站”工作,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公安机关,组织发包方、工程承包单位,对这起欠薪案件进行调解。
6月29日,不锈钢经营部拖欠曹某工资一案工作协调会在城关区劳动监察大队召开,会上,曹某重申了追薪诉求,杜某提出了个人困难和辩解,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出示了调查材料及《限期指令整改通知书》,检察干警和公安民警分别从法律层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释法说理,帮助双方厘清责任主体,向杜某阐明欠薪的法律后果,为曹某提供权利救济的途径。通过根治欠薪联动执法工作站联合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杜某当场支付拖欠的全部工资。
今年以来,城关区检察院已联合各部门为300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00余万元。下一步,将持续发力,坚持创新实践,延伸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的功能,充分发挥联动机制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的效能,全方位织密“治欠网”。
推动家装行业规范治理
为更好规范治理兰州新区装饰装修行业,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近日,兰州新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支持起诉案件的基础上,联合兰州新区法院、兰州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及兰州新区建筑装饰协会等组织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家装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助力解决影响兰州新区家装行业发展的“病灶顽疾”。
会上,兰州新区检察院有关人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涉及家装行业支持起诉案件的办理情况,列举了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格式合同”“进行装修的家装公司无经营资质”等行业共性问题,并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参会各方能实事求是、踊跃发言、共商共建,找“病根”、商“病方”,以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装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家装行业关乎群众生活质量,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家装市场的监督管理,让家装走出监管盲区。
司法救助传递检察温暖
国家司法救助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怀”的民心工程,每一起司法救助案件的背后都有司法机关温暖的帮扶。
6月29日,红古区检察院举行了国家司法救助金集中发放仪式,为两名困难申请人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8万元。
“感谢检察机关的关心关怀,帮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救助申请人杨某某的妻子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感谢。
申请人杨某某,因交通事故导致多处身体残疾,智力减退,领取低保,妻子在家务农,母亲年事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女儿在外打工,儿子还在上学。事故发生后,杨某某在家需要照顾,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家庭经济陷入困难。检察官在办案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与红古区委政法委汇报申请,为杨某某申请到国家司法救助金6万元,杨某某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检察院领取了这笔救助金。
在发放仪式上,检察官宣读了《红古区检察院司法救助决定书》,鼓励救助申请人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且对于领取到司法救助金,做到合理利用、统筹规划,让司法救助金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我们跨出的每一步,都传递出法律的温度,让困境中的群众重拾希望,这是检察机关不断前行的动力。”一直以来,红古区检察院秉持着将检察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态度,充分彰显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法治情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