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同心圆” 打好“组合拳”
——省检察院报告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5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协同协作,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画好“同心圆”,打好“组合拳”,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立足办案
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
全省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针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在严管中体现厚爱,彰显刑事政策效果。五年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捕率、不诉率分别上升18.1、27.1个百分点。加强“双向保护”,既用心帮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走出犯罪迷途,又全力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阴影。五年来,125名涉罪未成年人经帮教考入大学。
全省检察机关建立“一站式”办案场所36个,14个市州全覆盖。会同民政、教育等部门,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生活安置、复学就业、心理疏导等多元综合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4487万元,持续释放司法温度。
全省检察机关把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各项业务,统一归口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办理,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合拳”。加强涉未成年人抚养费优先执行、人格权纠纷等案件的法律监督,通过支持起诉办理案件229件,其中,支持起诉索要精神损害赔偿案59件。瞄准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等问题,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52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18件,提起诉讼3件,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依法履职
促进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推动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省检察院与省妇联等部门会签《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问题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全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13个,制发督促监护令1815份,促使“甩手家长”依法带娃。深入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法律监督专项活动,通过情况通报、检察建议、专项治理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行政责任。五年来,共制发检察建议286份,督促整改了一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隐患。
同时,落实最高检“六号检察建议”,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加大打击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力度。五年来共起诉126人。积极履行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员单位职责,推动省未保办出台《甘肃省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集30余家成员单位之力,推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2022年,全省经由强制报告制度立案侵害未成年人案件59件。
预防为先
着力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牢固树立“预防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促进受众增强法治意识,切实预防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要求,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协作机制。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法治宣传18368场(次),受众超过1131万人,涌现出了“岗拉梅朵”“娇姐课堂”等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品牌和《风吹薪火传》《迷失的牧童》等“三微”检察影视精品。
省检察院会同省教育厅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法治副校长工作的规定》,全省1035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34名检察官被省检察院和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法治副校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求,聚焦农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五年来,共批捕216人,起诉326人。组织开展“检爱同行 法治进乡村”普法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意识。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