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留住乡村绿色记忆
——麦积检察用实际行动保护古树名木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4月18日,麦积区检察院举行保护古树名木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集中公开宣告会。(麦积区检察院供图)
5月6日,走进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黄庄村,远远就能看到一棵古槐树矗立在村委会广场。走近古槐树,映入眼帘的是茁壮的枝叶,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树可有年头了,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呢,近期,村上也组织人员撤除了树枝上的电线,清理了树洞的垃圾,古槐树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看到记者驻足观看,村里的一位大爷主动过来介绍。
今年3月,麦积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马青云留意到其他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保护古树名木公益诉讼监督案件后,心里就开始琢磨,麦积区也有古树,那么这些古树是如何保护的呢?有没有受到人为损害?
想到这些问题后,马青云立即展开工作,到麦积区林草局及麦积区住建局园林中心查看麦积区古树名单。
在详细查阅资料后,马青云掌握了麦积区古树的分布区域、保护等级及树种等,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3月25日,马青云带领团队,分两组开始在麦积区乡镇进行走访调查。马青云来到石佛镇黄庄村后,发现这棵位于村委会广场上的百年国槐保护存在问题,树枝上缠绕着电线且古树树洞内有零星垃圾。在石佛镇报恩寺门口的两棵百年侧柏树枝上有彩旗缠绕,古树也没有挂牌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两组检察人员用接近三周时间走遍了麦积区17个乡镇的古树,现场查看古树生长情况,多个乡镇的部分古树存在生长环境恶劣、保护设施不规范、古树被电线、彩旗缠绕、未悬挂保护标牌等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有些古树旁堆放大量杂物,有些古树树根部分被水泥硬化。
“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不得在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不得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不得攀树、折枝、挖根、采摘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马青云介绍说,古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受到损害或长势较弱的古树名木要及时采取抢救、复壮等保护措施,共同推进区域内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工作。
4月18日,麦积区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保护“古树名木”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集中公开宣告会,向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单位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监督其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保障辖区古树健康生长。
宣告会上,承办案件检察官介绍了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的目的和意义,向被建议单位宣读了检察建议书,并从案件事实、相关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被建议单位现场签收了检察建议书。
在收了检察建议书后,相关部门便组织人员开始拆除古树上的电线和彩带,清理垃圾,进行有效保护,石佛镇黄庄村的百年古槐也因此得到保护,麦积检察用实际行动,留住了乡村的绿色记忆,有效保护了古树名木。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