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检察院:“刑事+公益诉讼”护航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3-04-27 11:23:3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刑事+公益诉讼”护航生态环境保护

——崆峒区检察院护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小锋


  近年来,崆峒区检察院立足生态保护,打好“刑事检察+公益诉讼”组合拳,守护绿水青山。崆峒区检察院摒弃过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由刑事、公益诉讼两部门“分办”的模式,立足一体化办案机制“小切口”,创新成立“食药环资检察办公室”,组建专业团队办理与公益诉讼工作联系紧密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破坏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

  2022年3月以来,王某、王某某、卢某某等人先后在静宁县、通渭县等地多处乡镇河道非法猎捕野生蟾蜍,后以75元至80元不等的价格向段某某、刘某某出售,非法获利共计80000余元。段某某、刘某某明知是非法猎捕的野生蟾蜍或其制品仍帮助收购或支付货款40000余元。

  崆峒区检察院受理该案后,第一时间将线索移送食药环资检察办公室,确保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同步开展。办案组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商,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对涉案部分野生蟾蜍的物种及价值进行补充鉴定,夯实案件证据基础。另一方面在公益修复与认罪认罚从宽、结案方式、裁判执行等方面加强与法院的沟通配合,首次探索适用《民法典》惩罚性赔偿条款,提高被告人违法犯罪成本,积极教育警示社会大众。

  庭审过程中,办案组紧紧围绕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举证,并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内容发表公诉意见,依法指控犯罪行为。同时,从非法狩猎行为的危害性、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公益受损程度等方面进行阐述,论述被告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形成“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新模式。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一体化办理是打通公益诉讼工作肠梗阻的关键,崆峒区检察院成立食药环资检察办公室以来,共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5件90人,其中提起诉讼22件。办案时效明显提升,司法资源进一步得到节约,同时全链条追责的模式,从源头上斩断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的利益链条,织密了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切实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资源环境。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