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多元救助 传递司法温度
——陇西县检察院多元化举措提升司法救助整体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董汉林 胡志刚
2022年以来,陇西县检察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突出救助重点、完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效果、畅通救助“绿色通道”,开展多元司法救助,有效传递了司法温度,厚植了为民情怀。
着力构建多元救助模式
“感谢检察机关对我家的司法救助和关心帮助。”辖区群众张某某被车撞成重伤,肇事者逃逸,巨额医药费让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在办理张某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时,陇西县检察院快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申请8万元司法救助金。同时,主动对接调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当地镇政府,为张某某一家4人办理了低保。
为解决司法救助资金来源单一、救助方式单一等难题,陇西县检察院引入法律援助、民政救助、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形成辐射广、多元化、综合性救助工作格局,同时,将司法救助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困难妇女帮扶、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重点救助困难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检察机关的温情关怀。
强化救助内部联动机制
在工作中,陇西县检察院加强控申部门与刑检、民行、未检等部门的联动,疏通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发现、移送和办理流程,全面排查司法救助线索。加强与“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联动,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全面了解当事人生活状态、经济状况,对可能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主动告知救助途径,并依职权迅速启动救助程序。
宏伟乡金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村民王某某因案致伤,生活陷入困难的情况后,及时对接控申部门,经办案检察官实地核实后,主动协调民政部门为王某某发放9000余元救助金。
积极开辟救助“绿色通道”
据了解,陇西县检察院对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案件中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残疾人等,主动告知司法救助政策以及申请救助方式,快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确保“能救尽救、应救尽救”。对无法通过诉讼或其他途径获得赔偿、生活严重困难的申请人,实行优先评估、加快审批节奏,并前后延伸工作触角,实现救助工作从被动等案到主动排查的转变。
切实提升救助社会效果
针对被救助人的不同情况,陇西县检察院通过带案下访、公开审查、回访问效三项举措,精准施策,提升救助社会效果。坚持将“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对已办结的司法救助案件积极开展实地跟踪回访或电话回访,通过与被救助人或近亲属的沟通交流,动态掌握被救助对象的生活情况,并适时开展心理疏导。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