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携手共建反诈“防火墙”
——灵台公安持续发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来,灵台县公安局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反诈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涵,积极开展多角度、多群体反诈宣传活动,打造“沉浸式”反诈宣传阵地,发动群众力量,汇聚群众智慧,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警民携手共建反诈“防火墙”,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保健养生有猫腻……”12月12日下午,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文化广场,灵台县公安局西屯派出所普法宣讲民警刘旭东正以“顺口溜”的形式为村民讲解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西屯派出所组织有文艺特长的民警组建法治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村社广场,以法治文艺演出的形式为主,围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防毒及防火、防盗等热点焦点,通过顺口溜、方言、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防范知识“揉”进民生小事,转变为老百姓身边的“活例子”。一场场宣讲结束,现场不少群众表示,这个方式很新颖,可以让大伙更直白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辖区群众,大家好!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为使广大居民提高反诈意识,谨防上当受骗,下面就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行讲解……”12月13日中午,县公安局新开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志学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音频。
“村里的喇叭天天播防骗知识,社区民警也上门宣传,现在我们只要一看到境外来电和不明链接,都会第一时间挂断、删除!”寺底村居民姚大叔对民警的反诈宣传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提高辖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灵台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结合辖区实际,把书面语改成大白话,将反诈防诈常识和典型电诈案例改变成“顺口溜”及“小故事”,在全县186个行政村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滚动播放,让反诈知识随着民警的声音一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大街小巷,营造无死角、零距离的反诈宣传氛围,帮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最新最全的反诈妙招,让大喇叭唱响反诈宣传“最强音”。
“这是典型的网络刷单骗局,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你这个钱不管充多少进去,都是打水漂的,到最后是没法提现的,这就是骗子的套路。”12月14日,在县蒲窝镇青山村的“板凳课堂”座谈会上,在座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典型电诈案例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民警就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类形式、手段以及如何防范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回答群众关心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婚姻纠纷等方面的问题。
蒲窝派出所所长于双科表示,“板凳课堂”以典型案事件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普法反诈宣传更容易在广大群众中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