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公安:奏响“三部曲” 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以“防为主、防为上”的理念,通过奏响“协奏曲”、唱响“亲民曲”、唱好“交响曲”,打造全民反电诈新格局,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奏响“协奏曲”
提高防诈免疫力
强化警情分析研判,及时向各个社区通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情况,社区民警根据发案规律、特点以及防范要点,会同社区(村)干部、志愿者等群防力量,建立警民反诈“联动联防”机制,将反诈工作与“百万民警进千万家”活动、日常接处警等工作相融合,提升反诈联防能力水平。采取上门走访、专题讲座、警民恳谈会等多种形式,重点讲解常见的作案手段,要求各财务主管部门完善企业财务转账汇报制度,严把转账汇款环节,进一步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防骗意识。
派出所民警深入社区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调查及宣传活动。(11月22日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摄
唱响“亲民曲”
打好识诈预防针
坚持“贴”到位、“讲”到位、“联”到位,组织社区民警深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在社区、村组等人流密集处和楼道醒目位置,大范围张贴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海报、标语,协调商场、网吧、宾馆、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利用LED屏幕滚动播放防范标语,确保反诈宣传入脑入心。及时整理出常见的、易发的和新型的诈骗案件类型,充分利用公安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联合媒体,录制防诈骗节目,让反诈更接地气,吸引群众关注。
唱好“交响曲”
提升反诈侦破力
按照“逢案必侦”的目标要求,依托反诈中心、网安、刑侦、经侦等警种参与的合成打击机制,进一步加强相关案情的归类串并和分析研判,确保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露头即打,全面提升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打击质效。严格落实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止付、冻结涉案账户,拓宽破案渠道。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积极串并案件加强信息研判,快侦快破,尽力为群众挽回损失。同时,注重收集掌握新型诈骗方式、手段、特点及扩散趋势,及时发布“电诈”预警性信息,实现研判工作与防诈宣传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