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高台县公安局罗城派出所要素管控和服务群众能力“双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朱泽林 徐维栋
近年来,高台县公安局罗城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总结,细化工作措施,以“四项举措”推进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要素管控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三送”管理机制 精耕细作社区警务
分析研判“送法律”。社区民辅警根据辖区警情发生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等法治宣传,组织村委会定期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为村民线上线下宣传法律相关知识,着力提高村民法律意识。
进村入户“送服务”。民辅警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人性化提供上门办证、送证等公安政府服务,定期上门探望孤寡老人,了解生活困难和健康状况,积极协调镇政府、村委会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夯实基础“送平安”。全面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录入,确实做到人熟、地熟、物熟等要素掌握到位、管控到位。对精神病、肇事肇祸患者等人员,严格规范建档,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控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去向知。
分级分类处置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严格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认真梳理,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和处置难易分为“绿、黄、红”三级预警等级,有针对性地启动“联调联动”工作模式,对短期内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实行“一事一方案、一人一专班”确保稳定在当地、处置在事前。对多次化解未果的重大纠纷,实行跟进回访,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深层次推进“1+公安+N”多元共治模式,充分发挥村老党员、退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N”元力量效能,积极协调推进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移交相关部门处理3余起。
建立健全机制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建立定期通报警情机制。为确保情况互通,线上建立企业钉钉群实时通报警情、推送法律知识、预防电信诈骗宣传,线下每周一次进企业,通报本周辖区警情,做好风险评估和问题隐患消除。
建立定期排查上报机制。每月辖区企业就内部隐患、存在问题、人员思想动态、涉企纠纷进行主动排查上报,进行有针对性预防,确保问题及时有效处置。
建立联防联动机制。根据生产经营阶段性和季节性特点,社区民辅警联合企业安保人员进行点、面、片巡防,定期组织安保人员进行反恐、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警企联动,提高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和防范能力。
建立24小时报送机制。凡有外来务工相关人员,相关负责人需24小时内向社区民警报送外来人员情况,社区民警及时跟进见面并核查信息,及时录入“一标三实”系统,同时与用人企业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组建“乡村义警” 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
充分发挥“1+公安+N”多元共治警务模式,着力打造“乡村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的多元共治新格局,在局党委和镇党委支持下,由社区民辅警牵头,组建了由村队长、村党员、公益性岗位等构成的13支共计187名乡村义警队伍。
与此同时,制定《罗城派出所义警管理制度》,对义警队伍运行、培训、工作职责、纪律作风、激励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乡村义警”做好宣传员、安全员、服务员、信息员、示范员“五大员”职责,充分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优势,使民警调解纠纷有义警“帮腔”、入户调查有义警带路、法治安防宣传有义警搭台、巡逻防控有义警出力,初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