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公安:推进平安建设 护航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今年以来,定西市公安机关立足职能,紧紧围绕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找准切入点、发力点,做好“打、防、治、服、宣”工作,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护航乡村振兴。
整治突出问题
全力净化乡村治安环境
持续深化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农村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紧盯盗抢骗、食药环、黄赌毒及侵害老人、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破案率,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努力形成强大震慑,提高平安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打掉农村恶势力集团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起,治安案件6起;全市农村地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2.3%,其中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1.4%,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5.1%,农村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
预防风险隐患
切实筑牢乡村平安防线
加快社区警务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强化派出所“一队一室”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一村一辅警”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提升基层战斗力。各派出所最大限度前置警力,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集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持续加大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清查收缴力度,强化技防建设,着力打造全时空守护平安、多元化联防风险的治安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呈全面下降趋势,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4.3%。
夯实基层基础
着力打牢乡村治理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公安机关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四级八天”排查化解机制,用法用情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市涉公安机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9%,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农村地区命案发案同比下降33.3%以上。深入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完善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创建无电诈、无毒品、无重大刑事案件等“无”字社区、平安乡镇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践行为民宗旨
不断优化乡村公安服务
研究制定《定西市公安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成立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充实驻村帮扶工作力量。持续简化公安行政审批,优化办事流程,在7个县区各选取1个派出所作为试点,设立“一窗通办”窗口,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共办理各项业务11779件。大力实施“指尖警务”建设,依托全市74万余户门楼牌二维码拓展应用,实现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报警求助、办证办事。针对老年人、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全面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充分享受公安“放管服”改革成果。
弘扬法治精神
全面营造乡村法治氛围
广大民警辅警在执法服务中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要素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深入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依托公安“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围绕防范电信诈骗、食品安全、平安出行等方面,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讲座9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7万余份,真正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