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公安:深化“1241”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03 20:51:11     来源:法治甘肃网

康县公安:深化“1241”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许亚奇

近年来,康县公安局立足实际,围绕“生态立县、美丽富民”,践行“主动警务”理念,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探索形成“1241”工作模式,为基层融合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平安基础。

夯实一个基础  巩固基层治理根基

聚焦做实社区警务工作基础,推动警力下沉。警力配备侧重基层,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48%、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60%。干部提拔侧重基层,2022年新提拔任用的干部90%来自基层所队;表彰奖励侧重基层,派出所民警立功受奖占比达60%以上。做精“一标三实”,开展基层基础大夯实集中行动,对“人、地、物、事、网、组织”等治安基本要素全量采集、精准录入,动态维护更新基础数据9.5万余条。做实社区警务,紧扣社区警务“实、勤、情、新”四字工作法,做到下沉实、走访实、数据实、基层基础实,用心听民声,用力排矛盾,用情化纠纷,确保社区警务实体化运行。

狠抓两个源头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狠抓矛盾化解,防范案事件。全县18个派出所全部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选树“金牌调解室”6个,成立镇村多元化调解队伍,完善运行“三级联调”机制,包案包人跟踪化解矛盾纠纷。推广“讲好一个故事、算好一笔账、上好一堂法治课、做好一次回访”的“四个一”矛盾纠纷调解法。今年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5起,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3.9%。

狠抓隐患整治,压减交通事故。联合乡镇、村级组织及交通、公路等部门,形成多方联动合力,准确排摸人、车、路基本要素,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及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交管站交管员和劝导站劝导员的职能作用,从源头防范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面下降。

强化四项举措  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强化宣传防范矩阵构建。落实“包抓”责任,开展“四防”和“德法”宣传教育280余场次,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拓展宣传渠道,制作专题“微电影”“短视频”160余条,多渠道推广,点对点推送,做到了家喻户晓。固化协调联动,构建“政府牵头、公安主抓、行业联动、多方参与”的宣传联动机制。强化城乡智慧安防建设。改造提升、新建各类卡口50余处,新建智慧安防小区25个。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培育。建立社区(村)治保队伍105支、“护企队”12支;基层派出所组建“女子义警队”“民兵联防队”“义务巡逻队”等义警队伍18支。强化治安重点要素管控。全面研判、分类纳管、因人施策、精准管控、感化帮教,关怀帮助,有效预防案事件发生。

做优一个品牌  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践行板凳精神,一本日志记民情。社区民警背上警务背包,将各类基础台账、工作日志、待办事项装进警务背包,发扬“板凳精神”入户走访,将各类信息及社情民意记录在册,梳理分类,建立健全村情档案。做实平安守护,一项机制融治理。依托“背包警务”,构建了警民携手、邻里守望、平安联创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有力净化了乡村治安环境。丰富德法宣传,一线宣讲育新风。延伸工作触角,大力开展“德法”宣传,强化日常安全防范、提升群众法制素养、引导群众崇法尚德、移风易俗,夯实了乡村社会综合治理根基。优化便民举措,一趟服务暖民心。充分利用“陇南e警务”APP,采取上门办、捎带办、预约办、容缺办、掌上办等措施,服务群众4530余人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