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公安:创新方法反电诈 守牢群众“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2-10-11 17:22:25     来源:法治甘肃网

西和公安:创新方法反电诈 守牢群众“钱袋子”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武亚琼

为纵深推进反诈工作持续走深走实,预防和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今年以来,西和县公安局群策群力,以“立足宣传,主动防御,打击跟进”为原则,将宣传预防作为打击治理的首要策略,全力以赴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创建“三融合三精准”工作法,推进反诈宣传形成新格局,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媒介平台,推出“大喇叭宣传”“防诈小课堂”“所长说反诈”等一系列传播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视频,群众在滑动手指之间就能学习到更多的防诈小知识,让宣传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推动宣传传播速度实时化,传播方式便捷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反诈民警深入各乡镇校园及广场等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图册、反诈讲座、有奖竞赛、村民大会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常态化的宣传,线上线下共织“反诈网”。

传统与创新相融合

反诈民警坚持让自身行动起来、让反诈知识走出去,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横幅、联合电信公司等单位开展宣传,面对面向辖区群众介绍近期公安部发布的五种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揭露诈骗分子惯用的手段和伎俩,叮嘱大家要擦亮眼睛,识别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手段,动员大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陇南金钟罩”。同时,拓展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相继推出了反诈短视频、反诈微信群、“反诈团扇”“反诈纸巾”“反诈一米线”“反诈公交车”“反诈文化墙”等,让群众在超市购物、排队做核酸、乘坐公交车、浏览文化墙时,都能从文字之间、漫画之中切身学习到反诈防骗知识。

乡镇与网格相融合

民警以乡镇为单位,动员网格员、志愿者等更多群众参与反诈骗工作,将村镇网格与公安机关“一标三实”信息平台相互融合起来,进村入户、走街串户,力争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定期或不定期传播防范诈骗信息及常见诈骗手段,力争宣传内容新、宣传形式多、宣传渠道广,全面打开宣传局面,提升群众识诈反诈能力,努力构建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反诈的工作局面。

精准人群分类

反诈民警将各类群众精准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针对女性喜欢网购这一实际情况,民警深入社区,向她们开展冒充客服、退款退单、刷单提现等诈骗套路的宣传;针对骗子对老年人实施免费送鸡蛋、推销特效神药等潜在的诈骗行为,扎实开展反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向老年人宣讲电信诈骗的特点和防范重点;在学校法制讲座及法治课堂上,向同学们传授电信诈骗的防范策略,并引导学生做好宣传反诈的“小教师”角色;对各乡镇干部和网格员开展反诈培训,辐射带动身边人,促使群众能主动参与到防范电信诈骗工作中来。

精准预警研判

对反诈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和指令,要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反馈,做到电话告知预警劝阻和上门劝阻等方式守护群众“钱袋子”,尤其针对高危人员,坚持入户见人,做到精准劝阻、精准宣传。通过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有的放矢,研判出下一步反诈宣传侧重的内容、人群和村社进行宣传,不断增强群众识辨防诈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整体覆盖、家喻户晓、警民互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

精准联动宣传

反诈民警依托联席会议,充分调动电信、金融、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利用优势资源,多方主体联动,开展“我为反诈代言”“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有奖竞答、反诈知识进校园、创建无诈社区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警方+企业”“警方+商户”“警方+群众”的联动方式,发挥企业员工多、触角广的有利优势,将企业员工、商户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发展为反诈阵地中的骨干力量,共同推进反诈防骗宣传进村社、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做到反诈常识人人皆知,构筑起坚实的辖区“反诈网”,积极营造全民防诈反诈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