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公安公布9类涉疫套路诈骗

发布时间:2022-08-28 22:02:50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兰州公安公布9类涉疫套路诈骗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张瑞军)疫情反复,与其有关的骗局也随之更新。近日,兰州市公安局发布涉疫骗局提醒,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采购防疫物资、抗疫募捐、健康码异常、核酸检测“快速通道”等9类涉疫诈骗套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别踩坑,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防骗。

采购防疫物资类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扫描张贴在小区的二维码进入该小区业主微信群,随后将个人微信昵称和头像修改为附近商铺采购人员,冒用采购人员身份发布相关生活物资等售卖信息,并将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发到群内。同时,为获得更大收益,还谎称必须团购多件才能发货,小区居民便将购买物资的钱款纷纷转入该二维码账户。作案人员收款后便退群失联。

警方提醒:购买防疫物资请选择正规渠道,若购买时遇到问题,请及时申请售后、申诉、退款等保障。

抗疫募捐类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益组织或部门,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抖音、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工具传播诈骗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下载公益组织APP或直接向公益组织捐款,并以捐款可领返利为由诈骗受害人多次转账,牟取钱财。

警方提醒:捐款前请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网站”上辨别平台真伪,通过正规途径和平台捐款捐物。

虚假快递涉疫类诈骗

“您的快递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需要进行销毁。可以申请理赔,包赔付……”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物流信息,仿冒快递公司,以“快递被检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因疫情影响快递派送,导致快递滞留或被拒发”为借口,提出赔偿方案。之后,以信用分不足、理赔通道未开启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进而盗取钱财。

警方提醒:如接到快递涉疫的理赔电话,请提高警惕,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掉入陷阱。

健康码异常类诈骗

骗子伪装成疾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健康码、检测报告、流调异常,要求其前往公安机关核查。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后,骗子会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更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以阻碍疫情防控为理由要求清查资金的都是诈骗。

机票(车票)退改签诈骗

受疫情影响,部分人出行计划被搁置,产生了不少改签或退票的需求,骗子借机发送含有改签或退票链接的短信诱骗点击。随后骗子会引导受害人在链接内填写姓名、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盗刷资金。

警方提醒:如收到退改签信息,应登录对应的航空公司或火车票销售官方网站核实,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勿随意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

流调提供银行卡卡号诈骗

诈骗分子向群众手机发送短信,要求“必须在3小时内到XX地点验核酸,否则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短信中还附有一条链接,要求受害者按提示输入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流调时,不会发送任何链接或二维码,也不会要求输入银行卡或密码等信息。

虚假“密接者”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短信,要求受害者进入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个人财产。

警方提醒:不明链接不要点!如果收到相关短信,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同行密接人员自查”的小程序里先自行筛查。

虚假疫苗普查员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进微信群。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通过一单多任务拒返佣金、流水不足无法提现等套路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凡是刷单都是诈骗,大家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任何刷单返利广告。

核酸检测“快速通道”诈骗

一些群众着急做核酸检测、怕麻烦、不愿意排队或者急于出结果,便盲目相信有核酸检测的“快速通道”。为此,不法分子以“加价最快半小时拿到核酸检测结果”为由,对他们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核酸检测根本没有所谓的加价“快速通道”,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和所谓的“私人渠道”。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