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快警”的“大作为”

发布时间:2022-08-21 16:38:2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城关快警”的“大作为”

新甘肃 ·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5月以来,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探索建立以警用摩托车实战应用为核心的“城关快警”巡控勤务模式,经过近一段时间的“上线”实战与抗疫检验,“城关快警”内涵外延接续拓展,已经实现从街面摩托化巡控力量,逐渐与警用无人机相互配合,“空地一体巡控”展现更大作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助推“平安城关”建设谱写新篇章。

一体推进强基工程

把“城关快警”建设作为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城关公安分局以最硬的组织保障抓推进、以最优的顶层设计抓推进、以最强的调度部署抓推进、以最实的专班运转抓推进,成立由指挥、政工、警保、巡防及有关派出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筹建专班。局党委多次专题研究解决建设资金保障问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城关快警”建设。党委会3次专题听取筹备情况与建设进度,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召开建设座谈会、专题研讨会、部门协调会8次,汇集金点子、好思路,明晰阶段性任务、确定关键点项目,逐个问题去解决、逐个项目抓推动,每日研究科学推进重点,逐项定标准、定措施,确保“快警”建设稳步实施、如期落地。

努力打造品牌工程

全领域融入新理念、全方位应用新技术、全过程培育新动能,形成“城关快警”“建、联、用、管”闭环链条。

4月下旬开始,选拔民辅警进行警用摩托车驾驶技能培训并考取驾照,截至“快警”启动,共有267名民辅警熟练掌握驾乘技巧。依托“情指勤舆督”一体化实战化平台,对接“警用无人机”网格,明确了“空地一体、一网融合、一体建设”总体架构,在指挥中心搭建快警调度平台,通过车载GPS系统,结合视频专网,实现了点位清晰、联动协作、战场情况掌握的新作战格局。

为切实展现城关公安良好精神风貌,统筹全局警用摩托车,重新设计外观标识、统一配备骑行装备,印发《“城关快警”巡控勤务模式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确保警力高效集约、勤务运行顺畅,最大限度发挥“城关快警”小、快、灵作用,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组建“快警调度群”,指定各单位负责巡控工作的副职领导任联络员,定期汇总巡控勤务、车辆装备使用及工作建议意见,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指挥中心每日3个时段进行视频、电台、GPS抽查点名,对全部34个“快警”实战单元进行可视化检视、常态化监测,确保整体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实战实效民生工程

全面提升复杂交通环境下应对突发警情的快速处置能力,城关公安分局不断提高街面巡控、警种协同联动水平,深化“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凸显警用摩托车“快”、警用无人机“巧与小”优势,以最快速度获取案事件现场有关信息,准确锁定涉事人员,推动案件快侦快破。“快警”启动以来,累计协助破获案件12起,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13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让“流动”成为特色,让“机动”成为常态,让“联动”成为趋势,城关公安分局聚焦防得住、控得好,主动对接警航团队空中网格,形成“空中无人机+地面警力步(车)巡”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控模式,实现空管快速指挥、空地力量协调配合、地面“城关快警”精准处置。

同时,将城关快警和车巡、步巡相结合,和社区警务、护学行动相结合,加强科技装备配备,缩短出警速度,增加见警频度,加大巡逻覆盖面,达到快速用警、机动用警、显性用警目的,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助推“警力无增长改善”。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