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创新社区警务机制走笔

发布时间:2022-07-22 22:51:4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这样建成的

——秦州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创新社区警务机制走笔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齐洪德

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东关派出所是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东关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区警务机制,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不凡工作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 延伸为民服务新阵地

东关派出所坚持“1345”党建工作法,即全力打造“铸忠诚警魂、做百姓枫警”党建品牌,坚持党建促队建、党务促警务、党风促警风,以上率下提战力、以身示范做主力、以老带新聚合力,建设支部班子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五好”支部,带动整体工作大提升。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东关派出所成立5个“群众家门口”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全天候入驻,开展法律咨询等各项业务。巩固完善“2238”服务群众工作法,即采用“科技+脚板”“互联网+社区警务”新模式,规范户籍室、综合室、警务室窗口单元运行,全面落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上门办、简化办、容缺办、预约办、彻底办“八办”制度,做到服务群众不缺位。2020年以来,共接待、帮助、救助群众23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62人次,办理居住证1486人次,补办身份证182人次,开具无违法犯罪证明256份。

坚持创新发展 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

东关派出所实行所长担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不是党员的民警担任社区治安副主任),探索推行“1+2+X”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即“1”是指1名社区民警,“2”是指1名社区综治网格员和1名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员,“X”是指若干名的楼院长、巡防员、保安员、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物业人员等,加强派出所与街道、社区,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群众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民警进小区、进网格活动。2021年,东关派出所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8.4%,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9%,有效警情同比下降36%,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80%,实现了“辖区纠纷下降、发案下降、警情下降、可防性案件下降,破案率上升、打击率上升、安全感上升、满意度上升”的“四降四升”的目标。

坚持多元化解 建立联动联调新机制

针对辖区教学机构多、医疗机构多、金融机构多、居民小区多的特点,东关派出所建立完善“11333”的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新机制,即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区民警为主导,实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风险评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联解,侧面了解、电话回访、入户走访三项回访机制,吸收楼院长、治安积极分子、社区综治专干、司法干部、律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小区物业、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各界力量为人民调解员,精准掌握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生成点”“引爆点”,防范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全力化解各类纠纷,确保矛盾不上交。2020年以来,社区民警共排查矛盾纠纷186起,化解矛盾纠纷186起,化解率100%。

坚持专群结合 筑牢平安建设新防线

东关派出所充分发挥“警官副书记、副主任”紧密团结基层党员干部作用,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楼院长”“户长”“店长”等群防群治力量432名,扩建了由社区民警任组长的“东关枫警”义务巡防队。加强创新“12345”平安建设工作模式,即以综合指挥室为牵引,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打防管控服”五位一体,提升社会治理质效,保障平安不出事,筑牢平安建设新防线。。面对“电信诈骗”和“传统盗窃”案件增多的形势,采取“六进”方式,向群众推广安装注册“金钟罩”防诈骗程序和“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安全防范常识,严控发案,全力破案,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