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反诈组合拳 守护群众钱袋子
——城关公安分局“四合发力”提升打防电诈质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今年以来,全区电诈发案同比下降54.67%,破获本地电诈案件317起,核破外省市案件848起,抓获涉诈团伙6个,抓获嫌疑人158人,电诈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明显遏制。”这是记者6月15日从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获得的消息。
近年来,城关分局深入分析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形势,结合全区实际,整合资源,创新反电诈工作模式,以机制耦合、警种联合、数据融合、行业配合“四合发力”,不断提升打防电诈工作质效,努力打好全民反诈“组合拳”,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理顺机制耦合“关键点”
城关分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了“以变应变、以新制新、以专打专、以快打快”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电诈打防新机制,调整29个户籍派出所工作职能,在强化宣传的同时,担起首接初研、打防电诈的责任。
民警宣传反电诈知识并引导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资料图)。城关公安分局供图
与此同时,从原有6个刑警大队中整合3个大队专职打击电诈犯罪。各大队与辖区10个派出所捆绑为一个战斗单元;升级原电诈大队职能,负责全局电诈案件协调指挥、牵头打击,与3个专业刑警队捆绑形成更大战斗单元;理顺机制,捆绑考核,形成了专业队牵总打、刑警队专业打、派出所全警打防的三级打击模式。
筑牢行业配合“支撑点”
城关分局将预防宣传作为遏制电诈犯罪的有力抓手,协调汇报区委区政府,由区联席办统筹调度全区有关部门,深化行业治理,落实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引导相关企业将安全风险防控与行业发展摆在同等位置,全面开展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预防和“断卡”宣传。
同时,成立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合研判、打击治理、预防宣传、督导推进、服务保障五个工作专班,努力打好全民反诈宣传“组合拳”。
此外,坚持以案说法,以真实案例警示身边人。城关分局联合交通治安分局组织派出所在地铁反诈专列上开展宣传活动,预防减少突出案件的发生;联合辖区企业举办“全民防电诈知识竞赛”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发挥和挖掘警用无人机在空中立体巡防工作方面的潜力和作用,组织开展无人机警航编队集中反电诈预防宣传活动。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注册“金钟罩”反诈小程序89万余人、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27万余人,集中培训宣讲26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2万余份。
挖掘警种联合“发力点”
城关分局打破警种壁垒,成立反诈中心,发挥牵总职能,通过下发指令、电话预警、深度研判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形成了预警指令快速分流、研判指令快速推送、“断卡”线索分类落地、合成指令精准推送的工作模式。
法制大队抽调专职审核员,随队作战,指导服务一线实战;合成作战、治安等部门研判各类有价值线索,为破案打击和精准防范提供有效支撑;3个专业刑警大队指导各自捆绑派出所及时调整打防策略;各派出所落实属地责任,第一时间开展劝阻、受案初查、止付挽损等工作。
截至目前,共计下发预警指令1万余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签订反诈告知书1490人次,成功劝阻近1万人。
找准数据融合“突破点”
城关分局通过优化整合反电诈等各类平台资源,挖掘数据潜能,对每起发案逐案研判,准确掌握团伙结构,及时查清资金流、信息流,追踪分析、深挖扩线,力争研实、研细、研深、研透;持续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严打本地贩卡行为,斩断黑灰产业链条。
同时,有效发挥“联席会议”协调联动和“大网安”合成作战作用,实现从上至下全链条生态打击;加强与银行、通信部门深度协作,完善定期会商、情况通报等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拦截预警、紧急止付等封堵反制能力,不断增强电诈案件打击社会效果。
今年1至5月,城关分局共紧急止付涉诈金额2011万元,冻结1.42亿元,追回并返还电诈案件涉案资金170.1万元。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