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在基层】记酒泉边境管理支队公婆泉边境检查站站长张超

发布时间:2022-06-15 21:02:16     来源:法治甘肃网

把根深深扎进荒原戈壁

——记酒泉边境管理支队公婆泉边境检查站站长张超

       “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感谢总站为我们搭建起的平台,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机遇,更感谢移民管理警察这个身份赋予我的职责使命。”5月27日至30日,作为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张超同志全程参会,现场聆听大会报告,并向总站全体民警生动宣讲了大会精神。黝黑皮肤、板寸头,一身警服愈显英武飒爽,38岁的张超气质干练。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绩突出个人、突出党员民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5次,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连串荣誉的背后,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

图片

       张超为执勤上岗前的民警认真整理警容风纪。

  2018年底,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改制退出现役,面对转业机会,“走还是留?”成为摆在张超面前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走,可以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与妻女朝夕相守、与父母长相团聚;留,则意味着要继续在艰苦的马鬃山坚守,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烟火,长期与戈壁、风沙、酷热、寒冷为伍。但是,面对当时单位主官缺位、部分年轻同志迷茫的现实状况,他决定继续坚守、继续奋斗。就像他常说的那样:“工作总要有人来干,国门边境总得有人来守。而且我相信,改革不是选择,而是机遇。”

图片

       张超向过往群众宣讲法律常识和防疫相关政策信息。

  随着G7京新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公婆泉边境检查站同日启动查控勤务。京新高速作为连接华北、东北与新疆的主要通道,车流量、客流量大,平均每天通过检查站的车辆5000余辆,人员6000多人,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每日客流量可达近万人。“你们这里有厕所吗?哪有加油站?在哪可以住宿?”“我们后面同行车辆抛锚了,你们能不能帮助救援?”执勤的每一天,张超都会遇到群众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意想不到的求助。有一次执勤,突遇相邻的新疆哈密地区沁城山区爆发山洪,造成京新高速部分路段被冲毁,待道路交通恢复正常后,滞留的大批车辆集中到达公婆泉检查站,排队长达20余公里。公婆泉边境检查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多条查验通道全部开通,并为滞留人员免费提供热水、方便食品等,同时,张超协调高速交警大队引导分流车辆,滞留车队最终在短时间内安全、顺利通行。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即使平凡的工作也能收获满满成就感。”张超说道。在他的带领下,公婆泉边境检查站对执勤现场进行了规范完善,设置指挥室调度室、装备器材室、临时管控室和休息备勤室等“四大区域”,方便日常工作需求;在检查验证现场设置人车待检区、人车检查区、防范警戒区、深度核验区和便民服务区“五大工作区”,确保了执勤检查工作的高效运转。建站5年,公婆泉边境检查站共检查过往人员580万人次,车辆360万台次,查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00余人,并成功查获“11.04”边境地区运输毒品案件,收缴毒品498.8克。该站先后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表彰为建党100周年和建国70周年安保成绩突出集体,被甘肃省公安厅、酒泉市公安局分别表彰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市缉毒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图片

        张超耐心为过往司乘人员答疑解惑,并为群众免费提供热水。

  “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做实、做得有温度,还要树立好移民管理警察的形象。”张超在工作中尤其注重细节,在他的主力倡导下,公婆泉边境检查站在执勤现场设立了24小时便民服务站,为过往群众免费提供热水、应急药品、方便食品等,并将高速道路救援、高速交警、车辆维修人员联系方式、防诈骗常识等以卡片形式分发为过往司乘人员,并经常性组织开展宣传讲解。同时,在站内开设应急救援课程,要求民警熟练掌握止血术、包扎术等警务现场急救技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突发情况。截至2022年4月,公婆泉边境检查站共向群众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1.2万余份、便民服务卡2.7万余张,救助过往群众12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西北边陲的一方安宁。

图片

      张超与民警谈心谈话。

如果让公婆泉边境检查站的民警们来评价张超,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工作上的好领导,生活里的好大哥”。常有民警表示“最近有烦心事,要去找张站长聊聊”,简单一句话,透露出的正是民警们对他深深的信赖。2020年5月,站里一名民警的女儿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巨额的手术费让他每日愁眉不展、寝食难安,张超得知情况后,一边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专项关爱救助经费3.6万元,另一方面带头号召全站民警积极捐款筹得医药费1.1万元,目前,这名民警的女儿顺利接受手术治疗,身体康复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正常。“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他感激地说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年驻守边境一线,岗位虽多次变化,但职责使命一直在肩,张超像一把号角,鞭策自己,亦感染他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