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公安局五项措施促进执法规范化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刘恒杰
今年以来,陇西县公安局以规范执法为抓手,狠抓案件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日常监督,全面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民警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执法质量稳步提升,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
抓学习强素质 释放监督新能量
带头学,严格落实会前学法制度,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警学法用法。常态学,建立周例会学法机制,提升民警执法素质。重点学,建立每周评学机制,提升民警执法水平。指引学,建立问题导学机制,提升民警执法能力。交流学,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开拓民警执法视野。培训学,建立训战合作机制,举办专项培训,补足民警执法能量。
抓监管重考评 培育监督新常态
建立“双向双线”监督排查机制,锚定重点执法领域,紧盯关键环节,实施全要素管理和全流程监督,排查整治突出执法问题。建立“六五四”监督审核机制,即严把强制措施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时限关和定性关“六关”,做到事实不清不批、证据不足不批、程序不合法不批、适用法律错误不批、处罚不得当不批“五不批”,办案民警在汇报案件时带有倾向性意见的要注意,涉及群众上访的要注意,涉及成员多的要注意,涉及本局民警亲属的要注意“四个注意”。建立“五检三维”监督考评机制,法制监督员通过网上巡检、现场突检、视频抽检、重点频检和信访倒检“五检”手段,采取网上考评、日常考评、专项考评“三维考评”措施,强化执法实效。建立“三书三律”监督问责机制,发挥法制监督员的“检视员”作用,用足用好审核意见书、纠违通知书、执法建议书,监督整改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突出问题。对发生执法安全事故、错案及突出执法问题的一律约谈、一律倒查、一律问责,靠实执法责任。
建制度促规范 夯实监督新基础
构建实体化组织体系,成立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事件的处理、错案责任追究等进行集体研究决定。法制监督员参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案件答复、答辩,参与出庭应诉,从被监督中吸取经验教训、成长历练。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法制大队设立法制监督员管理办公室,细化完善出台了关于法制监督员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各方面22项制度,形成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构建责任化运行体系,对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法制监督员10项工作台账,建立时段工作任务清单。
破难题强机制 凸显监督新质效
被派驻单位负责人、法制大队、局领导发现法制监督员工作懈怠,监督职责履行不力致使执法问题突出或存在顽瘴痼疾的,在整改中对法制监督员、办案民警实行“双整改制”。被派驻单位在执法制度创新、执法规范化重点工作推进、法制专项行动开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推出特色亮点的,在表彰中对法制监督员和所在单位实行“双奖励制”。被派驻单位办案民警出现执法过错或瑕疵,在考评中对法制监督员和办案民警实行“双扣分制”。被派驻单位及民警发生重大执法问题、执法过错,在问责中对法制监督员、办案民警实行“双追责制”。
溯源头抓细节 提能力增质效
源头监督堵漏洞。延伸法制监督员的监督触角,实时监督接处警、受立案等执法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细节监督减瑕疵。全面加强办案中心监督检查,以机制促规范,有效规范办案区的管理使用。网上监督保质量。法制监督员可网上巡查检查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办理环节、办案时限及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基本杜绝逾期受理、超期办案等问题的发生。工学一体强素质。定期开展执法办案业务培训,安排办案民警到执法监督岗开展实岗轮训,切实提升全警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集约作战提效能。探索建立“专职专研”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推动法制监督员与办案民警联动配合,在侦查环节介入指导审讯,深挖犯罪,扩大战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