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六张网” 构建“大平安”
——康县公安局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饶 剑
今年以来,康县公安局坚持“学”字当先、“干”字当头,以党建为引领,以基础治理为切入点,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主动织密织牢治安防控“六张网”,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着力构建“大平安”格局,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织牢社会面治安“防控网”
康县公安局合理调配警力,整合公安特巡警、派出所民警等专职巡逻防控力量,做到“警力常在、警车常巡、警灯常亮”,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在街面,确保看住“点”,防住“线”,稳住“面”。同时,加强对全县娱乐场所、旅店、洗浴、网吧等行业的管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治安户长、义警等佩戴红袖标开展巡逻防范。在县城主要区域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实现城镇道路交叉口、主要干道、人员密集及治安复杂场所等区域的全面覆盖。今年来,全县共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0个,给校园和医院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119台。
织牢城乡基层治安“防控网”
依托基层派出所、乡镇、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警务站等,大力推行“民警+警务助理+治安户长+社会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平安网格建设;以“一带一路”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城乡接合部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力度,“平安乡村、智慧安防”立体安防体系已初具规模。同时,强化各类矛盾的排查、受理、调处等,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逐步实现“一般矛盾不出居村、疑难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平安康县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织牢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企业”等“十大平安”创建活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细化创建任务和标准,全面落实完善企事业单位“三防”设施建设,加强对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防火、防盗、防毒、防诈骗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防范意识。截至目前,各中小学校均建立校园警务室,配齐专职安保力量,安装了“一键式”报警器。同时,按照“一景一警”原则,建立景区警务室16个,为全县60家企业配备60名护航警官,全力护航重大项目建设。
织牢互联网治安“防控网”
建设全网覆盖、全时运转的信息网络犯罪防控技术体系,强化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实现对涉网违法犯罪活动“打、防、管、控”一体化。
针对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成立“防电诈专班”,主动与银行、税务部门召开联席会,共商“守护群众钱袋子”计划,最大限度防范诈骗案件的发生。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应用平台资源,为打击犯罪提供有力支撑。
织牢复杂区域“防控网”
加强对校园、车站、广场、商场、城郊接合部等区域的整治行动,逐步完善物防技防设施,为各类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立刑事案件134起,破案率52.2%,抓获嫌疑人169名,破获现行案件70起,打击团伙4个,刑事拘留30人,逮捕14人,交通四项指数平稳,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35%。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