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嘉峪关公安工作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06-03 19:19:50     来源:法治甘肃网

锻造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十三五”期间嘉峪关公安工作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十三五”期间,嘉峪关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任务,忠实履职、开拓进取,推动了公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

“对党忠诚”融入血脉基因

五年来,嘉峪关市公安机关砺警铸魂前行的脚步一刻未曾停歇:“第一议题”制度、重要批示落实机制、领导干部政治轮训制度、每日清晨早学……一项项研究部署、一个个有力举措、一次次入脑入心的学习教育,让忠诚贯彻到每一次警务活动和每一个执法环节。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成为公安民警对党对人民的铮铮誓言。

(Y,配图)锻造素质过硬公安铁军(13831446)-20220603192246

       民警深入辖区社区居民家中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摄

嘉峪关市公安局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党员民辅警的“主心骨”“主力军”作用,确保广大党员民辅警学在前、干在前、走在前。始终以“党建+红色”统领全局,通过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创新红色教育载体,织密红色教育网络,引导党员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在“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的基础上,接续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稳步推进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重要环节,圆满完成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重要任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我为基层解难题”活动,不断推进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勇立潮头书写“民生答卷”

“办理身份证、居住证、出入境证件只进一个门就能搞定”“发生轻微交通事故5分钟内可以自行处理完毕”……一项项便民利民举措的相继出台落地,一系列制约服务人民群众的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年来,全面梳理公布576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精细化、专业化制定全部78项事项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累计精简佐证材料30余项、环节24个,免填表格22项。严格落实公安部便民服务新举措,实现车管业务“四个减免”,28类业务“一证办理”,出入境证件办理提速60%。

创新实施“互联网+”服务,依托公安政务平台、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等载体,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网上体验服务,有效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深入落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护航警官”制度,按照“点对点”“一对一”“六统一”的服务要求,认真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全力推行服务企业“护航警官”、涉企案件“专案专办”等措施,对涉及企业案件进行专案专办。

“再也不用为了办身份证跑回老家”“企业办理业务再也不用排长队了”“以人为本、服务高效”“人民卫士、一心为民”……一面面百姓送来的锦旗,既是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传递出对人民警察的深厚感情。

数字赋能提升核心战斗力

坚持科技兴警,与大数据时代同频共振。嘉峪关公安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公安全领域系统性改革,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警队核心战斗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警务数据“眼睛”“大脑”的作用,实现了卡口勤务调度指令精准下达、现场视频实时回传。强化数据赋能、合成作战、精准发力,依托云计算等警务前沿技术,建立“收集、研判、预警、推送、落地、反馈”闭环式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卡点数据筛查排查、分析比对,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打造出执法全流程智能监管新模式……科技赋能之下,嘉峪关市公安警务工作倍增“智慧成色”,快速破案能力、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嘉峪关市公安局练本领、练作风,切实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和实战水平。坚持全警动员、突出问题导向、狠抓实战练兵。组织开展执法专题培训540余场次,有针对性地培训警务实战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一线执勤民警工作水平和执法能力。

嘉峪关市公安局聚焦“三新一高”总体要求和“三地两点”功能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岗在位在状态、担当作为抓落实,为全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北明星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