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52亿元
——喜看我省公安机关五年反诈成绩单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破获本地电诈案件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人;拦截诈骗电话5.1亿余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31万余个,紧急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52亿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公安机关反诈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五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主责主业,强力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2021年电诈案件立案数、今年以来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7.36%、14.21%,打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合成作战 攻坚合力持续凝聚
“面对电诈案件持续高发的严峻态势,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着案件转’,强化警力统筹,树牢警察意识,淡化警种观念,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全面建成反诈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据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反诈队伍已按照“1+15+86+N”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各地区捆绑作业、合成作战,打击治理的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不断提升,“全警打电诈、专业打职业”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以打开路 打击震慑持续增强
五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陇风”“百日攻坚”“清网亮剑”等专项行动,共破获本地电诈案件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人。2021年以来电诈案件占刑事案件比重首次降至40%以下,打击战果创历史新高。
静宁县公安局曹务派出所民辅警走进农家院落,向群众宣传反电诈知识(2022年3月23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李枫 摄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打掉本地“两卡”违法犯罪团伙385个,查处犯罪嫌疑人8671人,信用惩戒2581人,惩处营业网点、机构445个。兰州公安机关侦破“1·28”专案,成功在缅北抓获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1名,在全省第一次实现境外窝点定点清除。陇南公安机关破获公安部督办涉诈偷渡洗钱案,抓获涉嫌组织偷渡3名“蛇头”及25名犯罪嫌疑人,关联破获案件39起,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
以防为先 预警防范持续增效
据介绍,省公安厅牵头成立全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出台工作机制,明确“省厅-市局-分局-派出所”四级联动联防工作责任,全面加强事前发现、事中阻断、事后处置的工作流程。
省反诈中心充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坚持“技术+机制”同步建设,五年来,共拦截诈骗电话5.1亿余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31万余个,紧急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52亿元,产出预警指令582万余条,成功避免349万余名群众受骗,有效避免群众损失2.3亿元。
源头整治 犯罪空间持续压缩
省公安厅依托我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通过积极争取推动,将属地管控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重要内容,深入推进滞留境外涉诈人员教育劝返、本地摸排管理等工作,共从境外劝返涉诈人员895名。
各级党委政府强化属地责任,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行业监管部门勇于担当作为,人民银行、省通管局督促指导所辖行业主管部门查销高危“两卡”31.6万余张,将预警发现的325万余个风险账户纳入监测。省政府国资委积极履行国企监管职能,紧盯重点岗位、排查财务风险,2021年以来全省国资企业电诈“零发案”。
专群结合 反诈氛围持续浓厚
“‘反诈鸡蛋’‘新说唱脸谱’等创意宣传登上热搜,国家反诈中心APP新增用户超过315万余人,群众防诈‘免疫力’显著增强……”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将宣传防范作为压降电诈案件发案的有力手段,坚持“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融合网上网下两个战场、静态动态两种形式,组织反诈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构建了覆盖全社会的反诈宣传体系。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以“本领域人员全覆盖、服务人群无遗漏”为标准,主动反诈、跟进反诈、齐抓反诈,在全省上下营造了“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的良好氛围,掀起了全社会共同识诈防诈的新热潮。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