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长坝镇山根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今年以来,康县公安局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模式,在山根村建立警务站,让驻村民警进入村委会班子任职,主动与群众融为一体,逐步形成“3113”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
借好“三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源动力”。警务站民警主动与乡村振兴局对接,将平安建设资金纳入示范村建设范畴一体规划,改善警务站的硬件设施,解决乡村警务助理劳动报酬,提高警务助理工作积极性。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影响力”。以“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为平台,组建义务巡逻队,对重点区域开展不间断巡逻防控,身着红袖标的义务巡逻队已成为山根村一道靓丽风景线。青龙山大景区的“内驱力”。以打造青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大景区为契机,逐步形成覆盖主要道路口、交通劝导站、农户庭院的视频监控层级视频监控网,全力守护群众平安。
建好“一站”。与乡镇党委积极协调对接,联合县法院、司法局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一站多能”综合警务站,形成“1+1+3”(配备社区民警1名、警务助理1名,与村社干部、治安户长、人民调解员三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用好“一警”。由驻站民警负责,坚持季度考核、年终考评,力推优秀警务助理纳入平安乡镇建设评优选先,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实现“三不”。主动作为,实现“矛盾不上交”。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开发,涉旅游纠纷、建设纠纷日渐凸显,为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组建“法庭+警务站+司法所+综治中心+村委会”多元化解机制。形成“五个一”(讲好一个故事、算好一笔账、打开一个心结、促成一个满意结果、开展一段回访)调解办法,实现“平安不出事”。抓住智慧警务建设的契机,在警务站建立综合指挥点,将景区、农户公共区域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确保乡村平安。主动担当,实现“服务不缺位”。在村社主要路段、悬挂民警联系牌,依托“背包警务”送服务上门。
警务站成立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上门办理身份证8次,更换户口本9本,出具各类证明23次,化解矛盾纠纷21起,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曹治 通讯员饶剑)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