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效“大提升” 服务“大优化”
——我省公安交警七项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公安交警系统聚焦公共安全“大防控”、服务质效“大提升”、便民措施“大优化”,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七项举措,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整治,建设平安校园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把“平安校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专项整治接送学生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超员、违法载人案件600余起,坚决遏制接送学生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各交管部门设置高峰时段“护学岗”800多个,全力做好校园周边交通指挥疏导和秩序整治。同时,专项治理全省学校门口交通秩序,整改不规范标志、标线、信号灯组及交通安全视频设备2000余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
强化管控,推进疏堵保畅
围绕缓解城市道路高峰拥堵问题,优化交通组织管理、强化疏导管控,不断提升道路通行率。开展城市道路“疏堵保畅”攻坚战,坚持“一堵点一方案”,排查整改优化城市交通拥堵路段721处、路口1335处。开展“车让人、人快走”甘肃名片创建行动和“一盔一带”守护行动,严查严管违规掉头、闯红灯、乱停乱放、逆行、占用机动车道、行人翻越护栏等易致拥致堵交通违法行为78万起。
严把关口,加强隐患治理
始终把“人车路”源头风险隐患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多策并举、齐抓共治。严把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关”,开展考场和考试系统集中检查整治,评估验收机动车考场57家115个,从源头上消除交通事故风险隐患。严把重点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关”,全面排查“两客一危一货”,下发工作指令45期,核查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车辆400余辆。严把道路风险隐患“治理关”,挂牌督办治理10处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整治“马路市场”257处,降低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回应、解决企业涉及公安交管工作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能力。与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协调联动,调整优化高速公路和国道危险品运输车辆夜间限行时间。建立运输企业备案制度,规范备案运输企业1975家。改造提升车辆查验场所,推广应用PDA查验智能终端,推行机动车“通道式”查验,群众和企业检车、验车时间平均缩短80%。
提高效率,推行异地通办
加快“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普及,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对全省机动车检验、小型汽车驾驶证考试、摩托车驾驶证考试3项交管业务实行“跨省通办”,受惠群众达4.8万人。对大车驾驶证考试、私家车登记、摩托车转籍3项业务实行“省内通办”,直接受惠群众1.4万余人。
优化流程,确保一窗办结
实行网上预约、一次办结的便民办事流程。整合资源设置完善“一窗式”业务办理窗口465处,配备高拍仪等自助设备,实现身份证明影像化采集查询,18类车驾管业务凭身份证一证即办,39类交管业务资料免提交,车辆识别代号免拓印、申请表格免填写,车辆购置税、体检证明等信息实时联网核查等功能,部分业务实现100%网上办理,线下办理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
精准服务,深化便民利民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面提升精准化、定制化服务。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全面摸排具备停车条件的支路、小巷,划定210余条允许分时段停车路段,增加动态停车位3万多个。针对便利老年人线上线下办理业务,开设老年人办理业务绿色通道和专门窗口127个。全面创新发展“互联网+交管”服务措施,积极开展综合应用平台、互联网服务平台配套软件升级以及系统测试运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