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8小时生死营救
——积石山县公安民警风雨夜营救被困群众纪实
10月12日夜晚,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尕胡林中峡山林区发生两名村民失联被困事件。当日夜晚至次日凌晨3时,接到报警的积石山县公安局民警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齐心协力,一路奔袭,经过8个多小时的风雨逆行,在寒气袭人的恶劣环境中,抱着抢时间就是抢生命的信念,谱写了一曲为民请命、生命至上的新时代赞歌。
(一)
“最近身体好吗,疫情期间注意安全!”10月22日,救援时间过去10天了,正在出远差的吹麻滩派出所副所长海生宝还不忘给获救的杨舍二卜打来电话关心问候。
当时经历的危难过程,令杨舍二卜至今惊魂未定。10月12日7时许,看到当时天气还不错,52岁村民杨舍二卜和72岁的同伴相约去上山采挖药材。二人同乘一辆电动摩托车,沿山路赶往十余公里外的中峡山区。
深秋的积石山,天气渐冷且变化多端。15时左右,一片片乌云压过中峡山区,雨夹雪随即降临。接到家人电话,他们准备返回。由于常年降雨丰沛,这里山区植被很好,加上雨夹雪和雾气笼罩,能见度十分低,左拐右转中二人找不到归途。越来越大的雨雪打湿了衣服,饥寒交迫的二人腿疼病又犯了,一路走走停停,靠模糊的意识摸索前行。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又转了几个弯后,眼前看到的是拦住去路的一处断崖……“今晚恐怕熬不过去了!”他们绝望地感叹道。
(二)
“是110吗?我们的家人走丢了……”10月12日19时许,吹麻滩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
就在当日15时左右,眼看天气有变,杨舍二卜的儿子第一次打通电话,催促父亲赶快回家。但是等了很长时间,一次次出门翘首企盼,还是不见人回来。他越来越焦急,等第二次想打电话催促时,却是提示对方没有信号了,后来几次尝试都是如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越来越晚了,两家人顿时紧张起来,连忙组织亲戚朋友邻居进山搜寻。他们行走七八公里沿途搜找,先是找到了两人出发时骑的电动摩托车,又继续四处搜寻,就是怎么也不见两个人的踪影。
“那晚的事,现在想起了都后怕,由于天气十分恶劣,又是在夜晚,当时觉得救人的希望很渺茫了,现在仔细想一想,报警是千真万确的选择。” 报警后,形势发生了逆转。
(三)
警情就是命令!
派出所接警后进行了详细询问,由于天色渐晚,又遇恶劣天气,民警意识到事态严重。海生宝后来回忆道,当时派出所立即进行了分析研判,并把警情上报县公安局,又根据报警人提供的线索,第一时间组织出警。
紧急集合!派出所立刻组织警力,紧急驰援。局机关值班组闻令而动,连夜出发 。县消防救援大队全副武装,整装而发。
十数公里外的大山深处,受困者仍然在备受寒冷饥饿的煎熬,他们在忐忑惊慌中坚持、等待……
“由于没有信号,手机关机,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困难较大。但是救援队伍众志成城,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希望。”当天,县公安局机关值班领导、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马玉英告诉记者。
50多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决定兵分两路艰苦寻找。大雾封山,为了给救援者互相告知位置,也给失联者传递信息,公安民警带了几捆烟花作为联系信号。进山后一路上间隔燃放,踏着湿滑的道路一路逆着风雨奔波,他们一边手电照明寻找,一边不停喊话。一场生命大营救就此在夜幕下拉开。
(四)
“嗖……”一道烟花飞腾而起,划破夜空。处于饥寒交迫陷入绝望时刻的杨舍二卜二人,听到声音后扭头望去,只见远处烟花明亮,近处探照灯闪烁。不会是有人来救我们来的吧?他疑惑又惊喜。
“有人吗?”“能听到不?”喊话声此起彼伏,回荡声响亮在山间。
“哎……我们在这里……”发现救援人群的杨舍二卜二人站了起来,激动得努力向山下望去,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们竭尽全力拢起手回应呼声。
但数十米高的山崖,由于地势复杂,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降雨让岩石表面变得湿滑,攀爬极为困难,救援队员费了好大劲才设法上去。他们先是悉心安抚了两位老人,后认真地系好救援带,分次救下了他们。救援人员赶紧给两人披上棉衣,喝热水,进食物……待慢慢恢复体力后,两人在公安民警的帮助和搀扶下,从山上缓缓下来。
“当时恶劣天气处境下,受困者精神压力增大甚至崩溃,如果再不及时营救出来,身体就可能出现失温等严重状况,后果不堪设想。”当夜参与营救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胡殿昌说。
此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三点多了,许多人正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甜蜜的梦乡。大山里,田野上,山林间呼啸的山风飞卷着漫天的雨夹雪在肆虐着,深夜的天气依旧寒冷,雨雪和大雾把中峡山区封得严严实实。(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