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公安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1-08-23 16:26:34     

为民服务践初心 点滴实事见真情

——灵台县公安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您好!孙大娘,我们今天专程来给您办理身份证……”近日,灵台县公安局邵寨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永刚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新民村78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孙大娘最近不慎摔伤,想去医院检查时,却找不到身份证和户口簿,王永刚立即回单位拿上照相机帮老人采集了身份照片,当天中午就衔接户籍民警将办理好的临时身份证及户口簿送到了孙大娘的手中,老人对民警贴心的服务感动不已。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灵台县公安局立足岗位职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细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温度”不失“力度”

从“执法如山”到“执法如水”,从“群众反映强烈”到“群众反响良好”,“违章停车、首违免罚”新举措,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执法方式, 彰显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力度”,又体现了“温度”,广大交通参与者纷纷对灵台县公安局的这一执法举措点赞肯定。

回应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针对群众关心的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在依托智慧交管和违章抓拍系统管理的同时,交警部门在道路巡查时坚持“首次提醒、超时处罚”的原则,对半个小时内驶离的违停车辆免于处罚,执勤民警首先利用喊话器提醒、粘贴“违法停车提醒单”、发送违停短信等多种形式予以提醒,对首次违停车辆作告知处理后,超过30分钟未驶离的,再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将对该违停车辆依法进行处罚。同时,严格落实“逢五”“逢十”“交通安全宣传”等集中行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治理违停”专项行动,城区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沟通最频繁的是户籍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安的整体形象。”这是灵台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室主任杨丽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灵台县公安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全县户籍窗口设立老年服务岗,有老人前来户籍窗口办理业务时,主动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热水等暖心物品,提供指引、搀扶等暖心服务。身体伤残等原因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在日常受理户政业务中,户籍民警还会留下群众的所需所求及合理建议,户籍民警定期依托系统精准筛选出户籍证件即将过期、已经过期且未办理新证件的群众,逐一电话提醒群众及时进行换证,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一次办好,全面提升户籍窗口的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亲民服务品牌,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今年的6月3日,灵台县的李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李女士被恐吓涉嫌非法洗钱,对方要求将账户存款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案件,灵台警方通过“火眼云警”预警系统,争分夺秒与骗子抢时间,赶在其输入转账密码的紧要关头,成功劝阻了李女士,挽回了险些被骗的钱财。

今年以来,灵台县公安局将反电诈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对国家反诈中心APP和“火眼云警”反电诈APP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工作。

与此同时,从户外LED屏、公交站牌到公安办证窗口、官方头条、公众号……近两个月来,灵台县“全社会反电诈”氛围日益浓厚,全社会共治电诈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推广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5万余人注册使用“火眼云警”反电诈APP,受保护群众42000余人,注册人数与日俱增、持续攀升,民警通过该程序已成功拦截各类电信网络诈骗463次,安全提醒781人次,有效遏制了电诈警情攀升势头,电诈防范宣传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