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嘉峪关公安机关掀起反诈宣传热潮
“ 恭喜你中奖了 ……”“网上购物,客服打电话说退款……”“网上兼职、购物充值……”这都是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在电话或者短信里的诈骗伎俩。近日,嘉峪关市公安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民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以案说法
提高防骗意识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民警辅警的天然优势,深入辖区和群众面对面宣传,结合各类高发的诈骗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向辖区群众详细讲解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惯用伎俩以及作案特点,讲解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及应对措施,提醒居民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及短信、不轻易转账,加强自身钱财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现被骗,要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拨打96110报警。
线上线下
打出宣传“组合拳”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特点,民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线上,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定期发布实用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方法,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线下,民警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村户等群众密集地区和重点行业场所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同时向群众积极推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金钟罩”小程序,发动群众积极关注“金钟罩”终结诈骗服务号,注册“金钟罩”小程序,提醒群众积极向家人和朋友宣传防诈知识,一起加入“金钟罩”,避免遭受电信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开展活动
增强防诈“免疫力”
为确保防电信诈骗知识人人知晓,嘉峪关市公安局结合“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活动,通过开设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大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并利用微信群向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发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反电诈宣传氛围,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张嘉乐 )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