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三十载 初心终不改
——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家新春
清瘦的身影,黝黑的皮肤,其貌不扬的面容,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男人,却在他31年的缉毒生涯里参与侦破的毒品犯罪案件达600余起,缴获毒品500余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缴获毒资和赃物折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他,就是家新春,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副支队长、三级高级警长。
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从事缉毒工作以来, 家新春功勋卓著,各类荣誉证书放满了整整一个柜子。
坚持背后是庄严的承诺
1990年,家新春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市公安局,之后便成为一名缉毒警察。从最初的侦查员到缉毒支队副支队长,家新春在缉毒战线一干就是31年。
在打击毒品犯罪主要靠“人海战术”的年代,家新春曾70多次打入毒贩内部,出生入死,卧底侦查。随着侦查技术的发展,家新春告别卧底生涯,但在抓捕的紧要关头,他都是周密筹划、冲锋在前,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缉毒故事。
坚持的背后,是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此生能成为一名缉毒警察,肩负打击毒品犯罪职责是我的荣耀。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贩毒线索,打击毒品犯罪,不让毒品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家新春说。
多年的缉毒工作,让家新春摸索出一套深挖毒品犯罪的经验,他充分利用毒品犯罪心理学,从不放弃任何线索,练就“火眼金睛”,研究毒品再犯规律,采取不间断跟踪侦查方式,屡破大案。2020年5月,家新春带队指挥侦办一起部级目标案件时,在云南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1500克,在兰州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之后,顺线侦查于5月17日在兰州新区抓获分销人员3名,成功斩断了一条从云南边境往兰州贩运毒品的通道。
数十年如一日,家新春始终坚守在缉毒战线,即使年华逝去,仍然不忘初心。
胜利是勇敢前行的动力
高速公路上,多辆私家车“你缓我急”交叉前行,“护送”着一辆大货车向未知的终点进发;农场外,办案民警背起装备,乘着月色慢慢爬上塔顶;情报研判室内,各路信息一份份递上会议桌……随着侦查民警取得突破性战果,大量信息汇集分析,一个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的组织浮现在了警方的视线之中。
分析架构、化妆侦查、摸清人员信息、探视场地情况、多地布控抓捕,一场电影里才有的缉毒大戏在兰州真实上映——
2019年6月,兰州警方接到一条有人用麻黄草制作冰毒的线索。这次,依然是家新春带队。他通过分析研判案情、获取有关对话记录,对具有重大嫌疑的制毒窝点内的人员构成、具体情况有了基本掌握。6月25日凌晨,公安民警悄悄包围制毒工厂,将还在睡梦中的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查获大量制毒原料和一大批制毒工具。
这起案件的破获用时短短10余天,在毒品原材料加工的起始阶段就及时打掉制毒窝点。“这是近几年我们办过的比较突出的案件,1克毒品都没有流向社会!”家新春说。
31年来,一次次经历战斗的艰辛曲折,体验破案抓捕的惊险刺激,虽然有过苦苦求索后的徒劳无功,但更多的是真切感受战斗胜利后的喜悦与自豪。这种喜悦与自豪,是他不懈坚持、勇敢前行的动力。
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日不止
长年累月奋战在缉毒一线,对家新春来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节点,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日不止。有一年春节前夕,他把目标对准了一个危害榆中县多年的毒枭。他和队友蹲守了三天三夜,最终将该毒枭成功抓获。当天,榆中县城的老百姓在看到他们押解毒枭上车时,纷纷放起了鞭炮。那时,家新春心里溢满了胜利的喜悦和作为人民警察的自豪。 出色的缉毒工作赢得嘉奖无数,对于各种功名他却看得很淡,别人问起来也只是淡淡一笑。
特别是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他依然保持时时想在前面、处处干在前面、冲在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办案中遇到的人情、关系和利诱,铁面无私,严格依法办案。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队伍管理上,他和同志们打成一片,充分发扬民主作风,班子和谐团结。他带领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勤政廉政的坚强战斗集体。
31年过去了,家新春满头青丝已变华发,不改的依旧是“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刻不止”的初心与决心。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当代公安民警事业责任的内涵,以赤子之情忠实践行一名缉毒民警庄严的承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