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公安机关教育整顿措施实亮点多

发布时间:2021-04-29 21:49:35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把学习教育、问题查纠、爱民实践贯穿教育整顿始终,持续推进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


兰州:抓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共建共治效能

兰州公安创新户政“四办”、“零门槛”落户、预约服务等举措被群众纷纷点赞。

全市公安派出所育警铸魂、砥砺奋进,队伍面貌持续焕新,综合战力全面提升,拥抱“大数据”,推动信息全量采集、智能维护。紧盯全省“一表考”,强化“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工作动态监测分析,牵引基层民警信息采集实、民警打卡实、上报战果实,在起跑上发力,实现开局中领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1156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加强对社区民警识别防控风险能力培训和对群众安全防范教育,提升风险管控效能。加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提高派出所信息研判、精准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辖区治安要素一张图展示。全年争取开工建设智慧安防小区700个,并确保350个以上小区完成数据对接,在已建智慧安防小区探索建立电诈案件“宣传+技术”精准防范机制,为全市电诈案件治理工作积累经验。


嘉峪关:“云测试”让学习情况“全感知”

嘉峪关公安坚持主动创新、系统谋划,结合公安机关日常勤务、队伍管理实际,打造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线上测试”小程序,配套完善“分层级+模块化+积分制”政治轮训机制,实现学习任务可量化、推进可调度、效果可考核,有力推动学习教育环节各项举措走深走实。该程序自3月31日上线以来,民警已登录学习答题4300余人次。


酒泉:“六个一”唱好治警“重头戏”

按照从严起步、从严落实要求,酒泉公安坚持抓实“六个一”活动,教育引导全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唱好教育整顿治警“重头戏”。

“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举办一场廉政教育报告,参观一次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一场党纪党规培训,旁听一次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观看一波警示教育片。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民警公正执法的廉洁自律意识,为推进执法为民、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夯实根基。


武威:五个“突出”纵深推进教育整顿

武威公安坚持五个“突出”,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

突出政治性,在思想发动上下功夫。将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等重点挂图作战、列表推进。

突出实效性,在提高参学率上下功夫。先后编印发放《教育整顿应知应会》口袋书,使全体民警辅警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掌上”学习。

突出创造性,在工学两促进上下功夫。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积案、信访案件、未破刑事案件走访回头看、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等重点工作落实。

突出针对性,在激励警示上下功夫。筛选扎根基层、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组建民警家属助廉微信群,推送廉政警示信息。

突出群众性,在开门整顿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研、谈心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

突出广泛性,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文艺作品展、主题征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让全体民警辅警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天水:加大对“马路市场”排查整治力度

秦安县公安交警大队加大对辖区国省道、县乡道路及农村其他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摆摊设点而形成的“马路市场”进行集中排查整治。根据“马路市场”的特点,以“定人定岗”的方式,加强巡逻管理。重点对肆意占道经营的商贩进行全面清理,对“马路市场”摊贩采取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以处罚或拖离为辅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及时纠正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同时,对违章停车买东西的人员进行教育或劝离,对劝导依旧不驶离的违停车辆予以处罚。同时,向路边经营摊主、违停驾驶员及过往群众讲解“马路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给群众、车主及经营者带来的危害性,鼓励大家积极举报路边违停、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共同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号召广大群众共同营造安全、和谐、有序、清洁、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白银: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白银公安瞄准群众和企业办理公安业务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服务企业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调研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整顿“开门纳谏”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律师、警风警纪监督员等14名代表进行座谈,围绕深化教育整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强化警企合作、做好公安机关服务保障、提升交通秩序管控和隐患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请进来”开门搞教育整顿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开展调研,主动对接深入全市范围内招商引资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和大型国企、民企以及金融、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和社区,了解企业群众需求,出台有关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芳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