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有担当 厚积薄发再立功
——记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杨新浪
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杨新浪,作为刑事侦查技术人员,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刑事科学技术第一线,埋头苦干、甘守寂寞、潜心钻研、默默工作,于细微之处发现案(事)件真相的关键证据,抽丝剥茧后用以还原案(事)件真相,为侦查打击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自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杨新浪一直从事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2005年起担任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以来,勤于钻研、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在案件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刑事技术室基础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他累计制作现场勘验笔录2000余份,出具痕迹检验鉴定报告50余份,利用刑事科学技术侦查手段直接或间接侦破的各类刑事案件达120余起。多次被武山县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4年、2016年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2014年被天水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机关百日破案攻坚战役先进个人”。
勤学钻研 苦练基本功
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才会提高。杨新浪在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侦查办案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专门学习掌握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手段发现痕迹物证,利用现场痕迹物证和现象合理解释现场中的一些疑点难点,科学推断结论。由于热爱学习,勤于思考,迅速成长为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骨干。
厚积薄发 破案立新功
杨新浪工作认真、严谨、踏实。每当有重大案件发生,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侦查,发现提取重要痕迹物证,为案件后续的调查取证和案件诉讼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有力证据。
白天在现场实地勘验,晚上又连续奋战,经常加班至半夜整理资料,这几乎就是工作的常态。长期以来,繁重的工作任务练就了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品格,责无旁贷的工作责任心,无论是大要案件的现场,还是一般案件的勘验,都能认真对待,认真勘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正是因为杨新浪工作认真、细致、严谨,不管现场多么复杂,都能迅速理清思路,仔细进行勘验,提取有价值痕迹或物证,提取的物证经检验鉴定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而破获的案件就有数十起。
2010年在侦破“7·16”案件中,杨新浪因病请假在家休息。当接到出警勘验现场的指令后,放弃休息,带病赶赴现场立即进行现场勘查。由于案情重大,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杨新浪连续6天对现场进行反复勘验,搜寻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现场成功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经检验鉴定后在案件侦破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了案件,专案组也因此荣获集体二等功。
务实创新 开创新局面
2005年,杨新浪担任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后,面对技术人员少,业务能力普遍偏低的情况,带头自学计算机操作,努力钻研业务,埋头苦学。在他的带动下,刑科室民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互学互帮,熟练掌握了各类系统和技术平台的操作,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服务支撑。
20多年来,在杨新浪的努力下,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由小变大,人员能力由弱变强。2009年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实现三级刑事技术室达标,2011年晋级为二级刑事技术室,2018年通过省级现场评审以及法医和痕迹专业实验室资质认证,获得了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目前,武山县公安局是全市具有法医和痕迹鉴定项目最多的唯一县级公安机关,杨新浪也被甘肃省公安厅选为全省100名刑事技术骨干人才。
杨新浪在刑事科学技术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26年,在犯罪现场勘查上勤勉仔细,在痕迹物证检验上科学严谨,在基础建设工作上追求创新,忠于自己所热爱的公安事业上不忘初心。(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