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公安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0-11-15 19:32:16     

推动末端治理向前端防范转变

——天水公安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天水市公安机关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牵引,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与合成作战、基层基础、大数据应用等高度融合,着力推动社会治安由末端治理向前端防范转变。

创新思路 建立治安防范新体系

  针对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天水公安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写入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系统构建“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整体建设格局。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建设资金3.47亿余元,并在今年预算中增加1000万元专项资金,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各项重点工程保障。建立公安检查站、治安卡点、街面警务站区域协作、等级勤务、警种联动机制,制定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下发了《通告》,强化无人机等新兴业态安全管理,实现了行业场所、要害部位实名登记全覆盖。

创新机制 开创合成作战新局面

  13个部门常态入驻合成作战中心,将警务力量、数据资源、技术手段全部集中,构建起了市公安局、县分局、派出所、街面警务站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合成作战体系。

  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实行预警研判、决策部署、指令下达、行动处置“四位一体”实体运行,探索建立各类工作机制20个,编发监测通报400余份,精准指导打防管控。以大数据为核心,融合移动警务、公共安全视频技术,向办案单位提供信息研判支撑服务1586次,支撑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86起,凸显“龙头警务”在重大风险防控中的实战效能。

创新治理 基层基础实现新提升

  大力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派出所警力占到县分局警力的42.5%、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45.6%,社区民警每周下社区不少于5天,每天下社区不少于8小时;推行“1+X+N”警务模式,230名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乡镇)、社区(村)“两委”班子。

  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全面推行治安户长制,选聘6405名治安户长,协助开展基础防范工作。组建专职和义务巡防队伍1230支,保安员、巷楼院长等群防群治力量达到50000人,真正让“红袖标”飘了起来,全方位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全市划分网格化巡逻区53个,落实专职巡防警力2100人,建立“特巡交一体、点线面贯通、扁平化指挥、接处警直达、多警种联动、属地化查处”的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实行平时巡逻防控、战时应急处突、上下学时段护校岗巡逻防控,做到既疏导交通,又维护治安,实现了警务流程再造和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减负增效的目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