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公安推进社区警务和平安建设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0-11-09 17:05:58     

  解开社区警务“平安密码”

  ——崆峒公安推进社区警务和平安建设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熙熙攘攘的广场,欢快舞动的人群,悠扬婉转的歌声,热情洋溢的笑脸……夜幕降临,坐落在平凉市崆峒区的绿地中心广场吸引着众多市民来此健身娱乐。警务巡逻车在广场上缓缓穿行,佩戴肩灯的民警往来巡视,让人们心中多了几分安全感,玩得也更尽兴了。

  这是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和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一瞥,也是平凉市各级公安机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成功经验。

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崆峒分局西大街派出所专职社区民警苏伟强,一大早就来到警务室,签完到换上警服后,就进社区开始了一天的治安巡逻、入户走访、调解纠纷、信息收集工作……

  在平凉市各县(区)公安机关,像苏伟强这样的专职社区民警有许多,他们扎根警务室,下沉社区,调解邻里纠纷,开展社区治安巡逻,竭力为民服务。他们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警务室辖区地处崆峒区城乡接合部,常住人口有2万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频繁,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苏伟强说,为更好地服务群众,2018年1月,崆峒分局成立新生巷社区警务室,他和另外一名社区民警带领18名网格员,在新生巷社区积极推行综治警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员坚持每天巡察网格,社区民警根据治安形势联合入户,广泛采集社情民意等信息,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另外,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在基础信息采集的同时,围绕就业、社保、综治、民调、消防、环保、安全等民生工作,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近年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的情况,他们加大入户走访、社区巡防力度,高频次开展警情通报、治安防范宣传、普法安全教育,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意识、增强安全防范,从源头避免电信诈骗案件的再次发生。

小区内奏响“平安曲”

  “警务室建设在家门口,不但能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还能近距离服务群众,安全多了。”家住新生巷社区的老大爷高兴地说。

  “我是去年加入网格员队伍的,因为家就住在新生巷,我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有什么情况,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及时上报社区民警。今年8月,一家两口子因感情问题发生了矛盾,经常吵架,我把情况及时上报给警务室苏伟强警官,他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管员还有社区网格员一同上门给做思想工作,反复劝解,矛盾得到很快解决。”网格员杨大姐说。

  西大街派出所副所长宋亮介绍说,“苏伟强警务室”前身为西大街派出所新生巷警务室,是崆峒分局首批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务室。该警务室积极推行综治警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五融合一共享”机制,形成“工作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治理联抓、平安联建”的社区警务网格化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警务室建成以来,充分发挥了社区警务在治安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辖区矛盾纠纷、治安刑事发案同比大幅度下降,“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

社区稳定的“生力军”

  崆峒分局在认真调研、准确把握中心城区社会治安特点、治安要素的基础上,划分警务区128个,建成社区警务室68个,并成立了14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务室;配备专职社区民警128名、社区辅警132名,通过政府组织、群众参与,不断壮大基层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队伍,并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综治网格员、小区物业、楼栋长、物管员、消防员等全面参与的专兼职巡防队,配备综治E通手机,按照电动警务车定点地段检查、巡逻人员重点场所排查、社区民警明确管片职责、执法车辆加大区域巡查的工作模式,全方位开展治安巡逻,全面织密治安防控安全网。

  推进警务网格与综治网格深度融合、公安基层工作与社区网格管理无缝对接,依据社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治安状况和警力配置等实际状况,将公安分局、街道派出所、社区、小区或单位划分为四级网格,配备网格员292名,纳入网格化管理小区443个、楼宇1961栋、居民20.94万人。同时,每个网格为一个作战单元实行一体化运作,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信息收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服务群众工作,打破条块分割模式,搭建 “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治安管理新路子。

  如今走在平凉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统一标示的警务室、巡逻防控的警务车、步伐一致的巡逻民警,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平安平凉”建设中的一张城市名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通讯员 夏小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