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09-02 15:57:51     

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正宁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纪实

  “‘邮寄包裹’‘法院传票’‘猜猜我是谁’等这类电话也是诈骗,个人信息不能随意透露,不明账户不汇款,陌生链接不能点,凡是网上贷款需要先交钱的就是诈骗,凡是公检法电话要求转账的就是诈骗,凡是索要卡号密码验证码的就是诈骗……”8月28日,正宁县公安局宫河派出所民警忙着“赶集”,在向群众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讲解,群众王小军向记者感言。

  
  民警面对面向群众宣传防诈骗知识(8月24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马会刚 摄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正宁县按照防范宣传“立体化、精确化、多样化、实战化”要求,全面打响宣传发动攻坚战,使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下手。截至目前,全县组织的“防诈”宣传专队共走访村组90多个、进家庭6000多个、进商铺2000多家、进校园80多家、进企业30余家,使“防诈”知识达到家喻户晓、覆盖普及。

党政联动 强化全方位立体宣传

  “一旦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第一时间报警,报案时要详细说明资金汇出账户、收款人开户行名称、收款人账户、汇出金额、汇出时间、汇出渠道,为公安机关紧急止付争取时间,单位要特别注意,若有差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要否决。”这是正宁县公安局宣传民警在某单位的讲解。

  正宁县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积极构建政府领导、公安主抓、部门参与的防范宣传新格局。由社区民警牵头,会同社区负责人、治安户长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店铺、进市场、进工地、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等宣传活动。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置问询台、悬挂横幅、布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传授防范知识。

  与此同时,各派出所在巡逻车辆上安装“小喇叭”,在主要道路、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巡回播放“防诈”宣传语音。依托治安户长、村(居)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内部微信群或QQ群,并适时发布防诈骗微信短信,持续开展反诈信息轰炸。

精准滴灌 强化精确化个性宣传

  围绕金融网点关键部位,联合银行部门在银行ATM机、网点窗口等醒目位置张贴防范标语,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提示语,并建立民警“巡逻”、保安“巡查”、大堂经理“首问”、柜面工作人员“核对”四防责任制,对群众疑似诈骗汇款行为及时提醒劝阻,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

  突出做好独居老人、农民工、退休职工、中年妇女、大中学生、企业财务会计等易受骗群体的防范工作,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将宣传触角向特殊家庭、学生及家长、工地工棚、企业延伸。

超前介入 强化实战化警示宣传

  组建研判队伍。反诈专案组明确专人对每起诈骗警情开展研判,围绕“时间、地点、类别、人群、方式”五要素,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打防工作意见,对连续警情高发的银行、学校、社区,制定针对措施包点定向防控。注重收集掌握新型诈骗方式、手段、特点及扩散趋势,及时发布“电诈”预警性信息12期,实现研判工作与防诈宣传无缝对接。

  组建防诈联盟。公安、银行、通讯运营商、通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明确专人成立“防诈联盟”,严密网络管理、网站发布、网络信息监控,强化互联网诈骗信息监测封堵、跟踪提示和反制,及时向网络运营商通报相关案件情况,指导各联盟单位开展防范宣传工作,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

  组建防诈团队。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处置、止损反制分级防控”的运行机制,从各派出所精选业务骨干作为“防诈卫士”,对涉及本地的疑似受害人线索,由“防诈卫士”第一时间上门核查劝阻,与当事人见面沟通,了解通话、网上聊天内容,及时将核查结果反馈当事人,有效普及了群众防诈骗知识和技巧,提升了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