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芳芳)2020年中考已经结束,在考生放松疲惫心情,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时,诈骗分子也将“黑手”伸向考生及家长。日前,兰州警方特别梳理各类中考常见骗局,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掉入陷阱。
骗局1:冒充学校招生人员诈骗
伪造文件、私刻印章,建立微信群,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学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学校“内部指标”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有的骗子自称是学校或负责招生的领导熟人、亲戚、朋友,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特长加分,让中等分数或低分数考生能录取到学校的强化班等,以此实施诈骗。
骗局2:编造买“补录”名额诈骗
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重点高中一开始分数线划高了,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骗子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计划外指标”。
骗局3: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诈骗
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自称学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指挥受害人按照他的指示进行“领取”,当受害人准备领取的时候发现,在领取“助学金”前往往需要先交纳一笔各种名目的费用,待交完费用后发现所谓的“老师”、“教育局工作人员”早已不知所踪。
骗局4:冒充“老师”发送短信诈骗
在中考结束高中高职录取前后,骗子常会冒充学校老师给家长发送带链接的短信,一旦家长没有提高警惕点开了链接,手机就可能被链接中包含的木马病毒所感染,继而被骗子偷偷转账骗取钱财。
针对以上骗局,兰州警方特别提醒:不要轻信任何小道途径听说的学校招生信息和录取分数线,应查看官方发布的消息了解学校的招录讯息;若有可疑的招生工作人员或领导上门,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学校核实,考生分数如果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花钱买“计划外指标”;助学金的发放一般需要经过申请、评审、公示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透明公开,且不会有其他名目费用随意前置征收,各种学杂费的缴纳也一定要在学校的指定下办理并索取相关收据;如果遇到招生骗局,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搜集好相关证据。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