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公安打造“六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0-07-19 22:00:23     

让平安建设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兰州公安打造“六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平安建设的保障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兰州市公安机关为构建符合城市发展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不断创新、突破,推动转型、升级。

  2019年,公安部部署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后,兰州公安遵循省公安厅“1351”总体思路和“3432”建设要求,明确提出指挥导控、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基础掌控、部门联控的“六控一体化”创建思路,纳入平安兰州建设,在市域社会治理框架内强力推进。

“圈”层查控   构建治安防控识别圈

  兰州公安坚持领导主责、专班主推、部门主抓、全警主战,科学划分87个巡控区,优化社会面“5+1”巡控模式,建立127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以警务站为“支点”,组织18支PTU作战队、14支“金城快骑”武装巡控、动中备勤,辅之以警用直升机空中巡航、巡逻艇水上巡防,资之以大数据、智慧云应用,初步实现了立体化防控、信息化支撑、智能化感知。特别是智慧检查站、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接地气、有实效,可“圈”可“点”。

  具体来讲,“圈”就是依托环兰检查站,形成圈层查控。根据道路改(扩)建实际,及时调整,重新布建“7站+11岗+46点”,构建“治安防控识别圈”、提升城市“围闭度”。

“点”面结合 打造智慧安防示范点

  而“点”则是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实现单元防控。

  坚持政府引导、警企联创、分级布建、市场化运行,区分封闭式、开放式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小区,突出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单元门口等重点部位,布建公共视频、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能门禁等系统。先后与三大通信运营商、1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兰州全市建成20个智慧安防小区示范点。

  现如今,兰州市内的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具备“四大功能”。

  信息采集智能化。物业公司采集的小区人口数据,可通过互联网边界汇聚到公安端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门禁系统产生的异常访客进出记录,可帮助社区民警核实更新“一标三实”数据,“汗水警务”正向“智慧警务”迈进。

  人口管理精准化。借助移动警务终端的强大功能,社区民警就可以精准开展常住人口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工作,实现“服务好99%的好人,精准管控1%的坏人”。兰州市七里河区瑞兴园智慧安防小区建成以来,小区警情同比下降43%,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

  服务群众精细化。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干部、小区物业,通过智慧小区管控平台精准推送电信诈骗防范、消防知识和疫情防控等信息,提供孤老弱幼救助、水电缴费报修等内容,做到精致服务。

  社会效应多元化。采取不同模式分级布建,对新建、在建小区靠实地产商责任,纳入项目竣工验收硬性标准;对建成小区,与物业公司评级定档挂钩;对“三不管”楼院,采取“政府承担一部分,市场化运作一部分”的模式管理。企业通过广告投放、居民业务扩展、提供个性化有偿服务等方式从中获益,推动公安管理更精准、物业服务更有效、小区群众得实惠,达到良性互动、实现多方共赢。

  与此同时,这个“点”还关联辐射智慧内保建设。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寄递物流业“3个100%”的要求,推动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单元防控的整体合力不断强化。

龙头警务 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兰州公安通过强力推动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情报研判、指挥调度、基础工作联动体系,形成“合成搭台、警种唱戏”的联勤作战指挥平台。完善街面快速反应机制,将17个反恐应急处突点改造为街面警务站,具备指挥调度、视频查控、快速反应、服务群众等功能。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效日益凸显,直接反哺到包括疫情防控内的整个公安工作中。全市刑事警情、刑事发案、“两抢一盗”案件持续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芳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