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基层平安的“银发力量” ——临夏县公安局老民警用坚守绘就平安底色

发布时间:2025-10-31 15:54:45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不论是在村社院落,还是田间地头,在临夏县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鬓角染霜,却目光如炬;他们身形或许不再矫健,却步履坚定地穿梭于群众之间。他们就是临夏县公安局的老民警们。老民警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解怨气、接地气、树正气”的智慧,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守护基层平安的“银发力量”。

(wAqEY,配图)守护基层平安的“银发(44596731)-20251031155745

老民警走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轶萌 摄

靶向施策  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

在河西派出所,老民警们接到马某与周某因建房地界引发纠纷的警情后,第一时间联动司法所、村干部赶赴现场。他们踩着泥泞丈量土地,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拉近距离,从法律层面明确边界责任,3个多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既保障了建房施工,又维护了邻里和谐。

“调解不是简单判对错,而是要修复关系。”参与此次案件调解的老民警马小义这样说。

老民警深耕基层数十年,深知矛盾纠纷化解需“抓早、抓小、抓苗头”,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坚持“警调对接”工作机制,主动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形成“派出所引导、老民警主导、村委协同”的调解格局;针对地界、劳资等复杂纠纷,牵头组织现场勘查、联合商议,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限,让专业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情法相融  演绎纠纷化解“暖心剧”

“兄弟没有隔夜仇,有话好好说才能解决问题。”近日,在韩集派出所,有着20余年警龄的老民警面对激烈争吵的兄弟,首先将两人分开安抚情绪,待双方冷静后,一边讲亲情伦理,一边解析“家庭成员间义务”的法律规定。4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终于让兄弟俩放下隔阂,主动承认自身过错,承诺今后遇事多沟通。老民警们善用“情理法”结合的调解艺术,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暖心的家常话语,让许多棘手纠纷在耐心疏导中迎刃而解。

在老民警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带着老花镜整理调解笔记,密密麻麻记着每起纠纷的来龙去脉;有人不顾年岁已高,冒雨前往田间地头勘察现场,还有人用方言拉家常,三言两语就切中矛盾要害。

2025年以来,临夏县公安局的老民警们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0余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用时间与耐心换回来的和谐安宁,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临夏县的生动实践。

初心如磐  坚守平安守护“责任田”

  在漫路乡,张某兄弟二人因土地边界问题积怨三十载,从口角争执升级到肢体冲突,村社多次调解无果。老民警们接手后,十余次登门走访,翻出老地契进行比对,并邀请村干部和族中长辈共同参与,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老话讲到《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历时一个多月的耐心劝导,兄弟俩终于解开多年心结,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握手,三十年积怨一朝化解。

  临夏县公安局的老民警们还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机制,跟着网格员走村入户,在拉家常中排查矛盾隐患,对邻里摩擦、家庭纠纷等逐一登记造册、评估风险,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春耕备耕、秋收等关键节点,更是加大巡查力度,提前介入可能引发冲突的隐患点。

  临夏县公安局的老民警们用坚守诠释初心,用温情化解矛盾,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守护平安的璀璨星河,在基层治理的一线续写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