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靖远县水街夜市逐渐热闹起来。烤架上嗞嗞作响的羊肉串腾起诱人的香气,摊主们一边熟练地翻动着肉串,一边笑着招呼来往的食客。
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是靖远县公安局精准施策、倾情守护“夜经济”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靖远县公安局民辅警在繁华夜市区域,不间断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城市“夜经济”保驾护航,让浓浓的“烟火气”萦绕着满满的“安全感”。
精准布防,织密“平安网”
“请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夜市上,巡逻民警不时提醒着过往的群众。
针对夜间治安特点,靖远公安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将传统的“车巡”与贴近群众的“步巡”相结合,同时引入“无人机巡”广阔视角和“视频巡”精准调度,形成“空地一体”的立体化巡逻模式。此外,“动态巡查”与“定点值守”的灵活配合,更是显著提升了重点区域、高峰时段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我们增加了对夜市周边的巡逻密度,目的就是让群众抬头就能见到警灯,身边就能看到警察。”一名带队巡逻的民警说。
清查宣防,拧紧“安全阀”
靖远公安组织警力,定期对夜市重点场所开展清查整治行动,深入排查消防、治安等各类安全隐患。
“王老板,您这个灭火器快到有效期了,记得及时更换。”检查中,民辅警发现一处摊位消防器材即将过期,遂耐心地向店主提醒。民辅警不仅严格检查,更注重指导商户完善物防、技防措施,督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在检查的同时,民辅警还化身安全知识的“宣传员”,开展反诈、防盗、防火等知识宣传。
“各位,喝酒尽兴可以,但切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啊!”在烧烤摊前,民警小刘举着宣传单,向聚餐的年轻人普及禁止酒驾醉驾的法律知识。
化解纠纷,当好“调和剂”
“夜经济”繁荣,也随之带来摊位纷争、买卖纠纷、噪音扰民等问题的挑战。靖远公安充分发挥派出所“主防”职能,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紧盯烧烤大排档、酒吧、KTV等易产生纠纷的场所,常态化组织民辅警开展“上门入店”走访,主动摸排潜在的矛盾风险点。
“多亏了民警及时调解,不然我们两家为了争摊位,可能真闹得不可开交。”水街夜市的两名摊主感慨道。前几日,双方因摊位界限问题发生口角,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这种“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早处置”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类涉夜经济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有效化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