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皋兰县三川口社区连绵的田野上。玉米秆怀抱着沉甸甸的穗子,菜花地里翻涌着雪浪与翡翠的波光,空气中混合着禾秆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放眼望去,到处是喜悦的丰收图景。
皋兰县公安局三川口派出所紧盯秋季丰收的这一特殊时节,适时启动“田园警务”,民辅警穿梭于田埂之间,紧密结合群众所需所盼,倾心倾力解决急难愁盼,用沾满泥土的警服和挂念群众的热心,将职责使命融入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把警民深情刻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共绘平安丰收美好图景。

民警联合志愿者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钊 摄
玉米地的“警察蓝”
“眼看着别人家的玉米都快进仓了,我这几亩地还立在这儿,心里急得跟火烧似的!”70岁的王大爷站在自家地头,眉头拧成了疙瘩。由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老伴身体不好,前段时间连续阴雨天气耽搁了农活。
“王大爷,我们来了!今天帮你掰玉米,这块地我们包了!”10月14日一早,一阵爽朗的招呼声打破了田地间的寂静,三川口派出所所长杨重存带着几名民辅警,钻进比人还高的玉米地。
“慢点干,别累着!”王大爷的老伴提着热水壶赶来,看着忙碌的民辅警,脸上挂满了笑容。
“大娘,不累!我们人多力量大!”杨重存一边利索地干活,一边跟老人家唠嗑:“所里好多同志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干这些活没问题!”
金色的玉米地里,一抹忙碌的“警察蓝”,成了秋日田野里最动人的色彩。不到一上午,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已经堆成了堆。王大爷脸上的愁容被笑容代替。

民警帮助群众收割菜花。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钊 摄
田埂上的“安全课堂”
在一片菜花地边,三川口派出所民警武赞鹏一边利落地将收割好的菜花码放进筐,一边和正在劳作的村民拉着家常。
“大姐,今年这菜花长势真不错。不过最近天干物燥,咱们收完的菜花叶和秸秆堆放可得留个心,千万要注意防火……”干活期间,武赞鹏还不忘提醒村民。
“大伙儿都歇歇脚,我趁机再啰嗦几句。”见村民都围坐过来休息,武赞鹏顺势打开了话匣子。他抹了把汗,用地道的方言说:“咱们起早贪黑挣点钱不容易,可得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武赞鹏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典型案例向村民宣传防范技巧。他讲得绘声绘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感慨。
“武警官,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今后接到类似这种电话,直接挂断!”村民杨大哥说。
“所以记住喽,天上不会掉馅饼!”武赞鹏趁热打铁,又细致地讲解起农用三轮车安全驾驶、粮食储存防火、出门防盗等安全知识。这堂在田埂菜花旁开讲的“安全课堂”,在大家劳作的间隙,将安全防范的种子播撒进了村民的心田。

户籍民警上门为群众办理身份证。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钊 摄
院落里的“露天照相馆”
与此同时,三川口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小魏和一名辅警,背着背景布和相机走在乡间小路上,准备前往刘爷爷家中,为老人办理身份证。
刘爷爷年逾八旬,腿脚不便,身份证丢失后一直没有补办,就医看病、领取补贴都成了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派出所决定特事特办,上门服务。
来到刘爷爷家,民辅警将白色背景布挂在院子里,扶着老人坐好,再帮着整理好衣领。
“爷爷,看我这里,稍微抬点头,保持住……”小魏半蹲着不断调整拍摄角度,不一会儿便完成办理工作,并向刘爷爷交代,“过几天身份证办好了,我再给您送过来!”
从刘爷爷家里出来,阳光正好。小魏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上门办证,更像是一次对亲人的探望。
“鱼水情深”的生动注脚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民辅警踏上归途。虽然疲惫,但心情格外舒畅。他们带走的是一身尘土和疲惫,留下的是一片收割完毕的田野、老人们如释重负的笑容和村民们满满的感激与信任。
“杨所,今天可真是解了老王家的燃眉之急了!”回去的车上,村委会工作人员感慨道。
“是啊!”杨重存说:“我们穿上这身警服,守护平安是主业,但为人民服务从来不分场内场外。帮乡亲们收一亩庄稼,解决的是一家人的生计;上门办一张证,温暖的是一个老人的心。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我们作为警察的分内事。”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通讯员 杨 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