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穿上这身警服,‘敷衍’二字就从没在我心里出现过。”说这话的是陇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李河中队长李辉,一位有着19年从警生涯的“老交警”。这声“老”,是对他十九载坚守的敬意,更是对他把青春热血倾注在公安交管事业里的认可。
从公安实习生到中队带头人,李辉的足迹踏遍多个岗位。在城市路口,盛夏烈日将警服浸成“湿铠甲”,寒冬冷风把制服冻得发硬,他的指挥手势始终标准有力;身为110特巡警,他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户籍窗口,他伏案梳理数万条数据,绝不允许半点差错。如今驻守高速公路,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警徽在头顶,责任在肩头”的信念,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他对公安事业的赤诚之心从未动摇。
“要胜任岗位,永不掉队,就必须坚持学习。”这是李辉的“成长秘诀”。办公桌抽屉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书籍页角早已卷起,字里行间满是批注,他还备了本“案例笔记”,记录典型案件,反复琢磨处置思路。
在同事眼里,李辉是公认的“业务通”。无论是处理复杂交通违法,还是判定事故责任,他都能凭着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经验,快速理清脉络、公正判定;新同事请教业务,他倾囊相授,带动整个中队业务水平提升。十九年来,他处理违法案件两万五千余起、处置事故五百多起,始终保持“零投诉”。
“警察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就得用来为老百姓办事。”这是李辉刻在心里的准则。他铁面执法,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面对群众,他化身“暖心人”,用耐心与真诚传递温暖。
一次,十天高速徽成段一辆满载矿石的半挂车侧翻,矿石撒满路面,道路瞬间拥堵。李辉接到警情,立刻带队奔赴现场。“雨大视线差,警示标识必须布到500米外!”他一边指挥队员布设锥桶、引导分流,一边紧急联系救援。安抚驾驶员,给滞留车主作解释…他连轴转近十四小时,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离开,连一口热饭都没顾上吃。那身被雨水、尘土浸透的警服,裹着的是一颗始终牵挂群众安危的滚烫初心。
十九载风雨兼程,李辉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市局“先进个人”等荣誉,可他始终把这些当作“加油站”。“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对所有坚守交管岗位民警的认可。”他说,只要还穿着这身警服,就会一直守护好每一段路、每一位群众。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