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开展水域巡逻。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志韬 摄
大夏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流经临夏市。近年来,临夏市公安局始终按照“巡防筑基、治理固本、宣传强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各辖区派出所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抓紧抓实抓牢河长制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同时,全方位提升水域安全管理水平及完善生态环境的治理,为母亲河织就一张立体守护网。
“点线面”结合 筑牢环境安全“防护墙”
“临夏市公安局无人机正在巡逻,请迅速离开危险水域。”无人机参与巡防,让智慧警务水平大大提升。
在充分考量辖区水域的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临夏市公安局科学调配巡防警力,精心规划巡逻路线与值守点位,实施“步巡查点、无人机巡查线、车巡控面”的“点线面”立体化巡防策略。警车每日沿主干河道开展高频次巡查,以快速覆盖大面积水域,及时发现水面异常情况。步巡民辅警深入浅滩、弯道等复杂区域,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进行细致排查。无人机利用高空视野和热成像技术,对隐蔽水域实施全天候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能快速精准定位,形成“快速响应、精准定位”的巡防格局,确保任何险情都能及时被发现,同时对违规排放污染物、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全方位检查。

民警开展水域法治安全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志韬 摄
综合治理 夯实水域安全“压舱石”
醒目的环保标识、牢固规范的安全设施……如今,在大夏河流域,安全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临夏市公安民辅警经常性对辖区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排查精准登记、责任明确交办、整改限时完成、验收严格跟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切实夯实水域安全防护基础,既警示群众远离危险水域,也强化水源地保护意识,让安全与环保理念同步扎根民心。
随着综合治理的持续推进,大夏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河鸥、野鸭等多种水鸟来此停歇、繁衍生息,也使得水鸟种群逐年增加。

民警检查安全标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志韬 摄
法治宣传 拧紧社会防护“安全阀”
“临夏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保护母亲河,你们同行动。”临夏市公安开展广泛进行法治安全宣传,不断激活水域安全“免疫力”。通过不断组织民辅警深入辖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单,以及警民联系群发布提示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广泛传播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辖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深入河道周边居民区,向群众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河道保护的积极性。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