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化解民忧
——临夏县公安“联调共治”推进主动创稳全面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通讯员 王轶萌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搁在心里五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10月16日,在临夏县营滩乡营滩村矛盾纠纷调解现场,群众马某某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说。
今年以来,临夏县公安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通过多元联动、法理相融的方式,将一件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用“联调共治”推进主动创稳全面提升,不断筑牢辖区平安根基。

多方联动调解矛盾纠纷。临夏县公安局供图
联动调解
啃下“陈年旧怨”硬骨头
在农村,地界之争往往成因复杂、积怨较深,因而成为基层矛盾调解的“硬骨头”。近日,营滩派出所联合司法所、村委会,成功化解了营滩村马某某与杨某某两家长达五年的地界纠纷。
此前,两家因地界不清多次发生肢体冲突,民警多次调解均未奏效。为彻底解决问题,10月16日,民警主动联合多方力量,邀请知情人员到场佐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测,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促使双方放下芥蒂、达成共识。
如今,多部门联动的调解模式,已成为临夏县公安化解复杂矛盾的“金钥匙”。近期,从漫路派出所化解长达三十余年的兄弟地界纠纷,到土桥派出所联合乡贤人士了结十年邻里矛盾,临夏县公安民辅警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宗旨,用专业与耐心努力消融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取得了很好的调解效果。
法理结合
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日,临夏县安家坡乡河湾社部分群众因工程项目施工导致玉米减产,多次拦路阻工,双方矛盾不断升级。获悉情况后,安家坡派出所迅速联动乡政府工作人员介入调解,一方面倾听群众诉求,核实减产情况;另一方面与项目负责人反复协商,讲清法律后果与社会责任。最终,项目部在未走保险流程的前提下先行垫付赔偿款,当场向17户群众发放补偿金,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化解矛盾不能只讲法理不讲情理,也不能只重人情不顾法规。”一名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民警说,只有通过“法理+情理”双管齐下,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企业体会到责任担当,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用心用情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已经成为临夏县公安民警的共识。
莲花镇一名群众因酗酒后常谩骂侄子,近日,其侄子气愤不过给其家里扔垃圾以泄愤。了解情况后,民警耐心疏导情绪,分析各自过错,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叔侄俩均认识到自身问题,握手言和,一场可能激化的家庭矛盾就此化解。
从邻里口角到家庭纠纷,临夏县公安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依托“一村一辅警”力量,民辅警深入村社排查隐患,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对已化解的纠纷,建立常态化回访机制,防止矛盾反弹,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公安民辅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以多元调解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辖区和谐稳定与乡村振兴注入公安力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