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合水县板桥镇阳洼村的坡地上,一颗颗红彤彤的酸枣挂满枝头,如玛瑙般点缀在荆棘丛中。这看似不起眼的野果,实则浑身是宝,叶芽可炒熟泡茶,鲜果可直接食用,酸枣仁可入药。小小酸枣已成为当地百姓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酸枣采收的黄金期,合水县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的“藏蓝身影”穿梭山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化解纠纷,为这份“甜蜜收获”筑起平安屏障。

9月30日,民警面对面给枣农讲解防电诈知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李晓 摄
“近年来,酸枣价格持续走高,往年采收总担心果实被偷,现在民警天天来巡逻,我们干活心里特踏实!”正在采摘酸枣的阳洼村村民王大林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着举起装满果实的竹篮,“你看这一筐能卖百八十块,全靠民警守着咱们的‘钱袋子’。”
9月25日,村民李先生因酸枣收购价格与收购商发生纠纷,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先安抚情绪,再帮双方算清“明白账”,既让收购商体谅农户采收不易,也劝农户理解市场现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当场完成收购,矛盾顺利化解。
这样的场景,在酸枣采收季每天都在上演。
针对种植酸枣园地界纠纷、盗摘风险高发,野生酸枣多生长在山地,采摘风险大的特点,板桥派出所创新推出“警力跟着枣林走”模式,整合派出所警力、网格员、村干部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护果队”,科学制定巡逻路线,将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大幅提升重点区域见警率。同时,深化“一村一辅警”机制,发挥包村民辅警和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小矛盾”引发“大纠纷”。今年以来,该所成功调解各类涉农纠纷21起。
除了化解纠纷,民警们还化身“安全宣传员”和“应急服务员”。针对采收时上山下坡频繁、酸枣林尖刺密布的风险,民警们带着防滑绳、急救包深入各采摘点,随时做好安全防护与应急准备。针对农产品交易中的诈骗隐患,向群众揭露“冒充收购商诈骗”“虚假物流理赔”等涉农诈骗套路,手把手指导果农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切实守牢人民群众“钱袋子”。
夕阳西下,满载酸枣的三轮车沿着山路缓缓驶下,车斗里的果实在余晖的映照下格外鲜亮。“有警察在,采收安心、卖果放心,这‘致富果’才能真正变成‘幸福钱’!”村民刘女士的话,道出了所有果农的心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李晓)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