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南市公安局武都分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阵地前移、服务升级、法治护航“三驾马车”,构建起“空间无死角、时间不断档”的护企安商新体系。
空间前移+时间延伸 筑牢全时域防护网
深夜十一点,一名男子在某商场露天停车场附近徘徊,形迹可疑地试图拉拽一辆未上锁的电动车。他刚有所动作,一束强光手电便照了过来,巡逻民警与保安同时出现在他面前。原来,他的可疑行为早已被商场周边的高清摄像头捕捉,并通过“快速报警”直通通道将信息告知了巡逻民警。该男子被迅速带离,一场潜在的盗窃案件被消灭于萌芽。
能够如此精准地守护夜间安全,得益于陇南市公安局武都分局近期推行的一项项扎实举措,陇南市公安局武都分局在大型商圈、夜市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标准化警务站,推动警力常驻、服务前置。民警与安保力量深度融合,开展高频次、可视化联合巡逻,确保涉企警情“快速响应”、纠纷隐患即时介入。
针对夜间经营的安防薄弱时段,在交通枢纽、大型商圈、夜市周边等重点区域部署机动巡逻组与固定值守点,强化夜间“见警率、管事率”;与辖区企业、夜市商户建立“快速报警”直通通道,确保夜间突发警情快速处置;联动相关安保力量开展夜间错时联防,有效压降盗抢骗等夜间涉企案件发案率;在“公安主导、多元参与”涉企纠纷联调机制下,聚焦劳资、合同、生产协作等矛盾,力争“早发现、快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3%,避免小纠纷升级影响经营。
流程优化+主动靠前 实现精准高效供给
“我们夜市几家KTV的门口,以前酒后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生意也让我们头疼。”辖区的一位物业经理回忆道,“没想到,‘护企服务队’主动上门,不仅帮我们规划了相关措施、增加了监控,还专门给保安做了安防培训。现在秩序好多了,我们经营也更安心了。”
陇南市公安局武都分局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在公安服务窗口开设“护企安商绿色通道”,对涉企审批事项实行“专员对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通过流程再造与数字化赋能,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超40%,切实减轻企业时间成本;通过专业“护企服务队”变坐等为上门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法、送策、送安全”进企业、进夜市活动,提供定制化法律宣讲、安防指导、政策咨询;同步提供夜间应急联络与安防咨询通道,全年累计走访服务企业、夜市商户600余家次,解决诉求1100余件。
精准打击+风险防控 夯实发展根基
近期,辖区内某建材公司遭遇一起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伪造虚假的提货单和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销售人员,与外地一建筑公司签订了价值10多万元的建材购销合同,在收取30%的预付款后便失联。
案件发生后,武都分局立即启动涉企案件“快受、快立、快侦、快挽损”机制。接报当日迅速受理并立案,打破了警种壁垒,由经侦部门牵头,网安部门同步上案,通过资金流、信息流双向追踪,治安部门协助排查其可能藏匿的场所。多警种协同发力,在48小时内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身份和行踪,并成功在外省将其抓获,为企业追回了大部分被骗资金。案件侦破后,分局并未止步。他们结合此案的作案手法,动态排查出辖区企业在合同审核、印章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类似风险,及时向相关企业发布了预警信息。
武都分局对侵害企业利益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建立涉企案件的“快受、快立、快侦、快挽损”机制,争分夺秒破案挽损。打破警种部门协同壁垒,经侦、网安、治安等多警种协同发力,动态排查企业融资、合同履约、网络安全等领域风险,及时发布预警。结合实战反馈,精准指导企业、夜市商户加固夜间人防、物防、技防短板,筑牢全时段风险防火墙。
从警务站扎根商圈夜市到警灯照亮深夜,从快速办事窗口到上门问需服务,陇南市公安局武都分局正以“空间零距离、时间无断点”的守护,将护企安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企业安心发展的“最优一公里”。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