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数据赋能让群众出行更顺畅

发布时间:2025-09-25 17:37:16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以前早高峰在盘旋路执勤,光疏导拥堵就得跑断腿,现在有了‘环岛非对称信号’,车辆通行顺畅多了!”9月19日早高峰,在金昌市盘旋路执勤的交警张朝友,一边通过5G执法记录仪实时回传路况,一边向记者感慨。

这处曾因车流交织频繁引发拥堵的路段,如今因一项创新技术的落地,实现了事故率环比下降89%的转变——这正是金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构建新型警务模式,推动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科技破局

从“人防”到“智防”的硬件革命

“农村道路岔口多,以前靠民警巡逻排查隐患,效率低还容易漏。现在有了公共安全视频,隐患苗头能实时预警。”在金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介绍。

(QEY,配图)金昌:数据赋能让群众出行(43982192)-20250925173914

民警在金川区昌泰花园十字开展无人机巡逻,消除路面违法行为(9月15日摄)。金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供图

近年来,交管支队以“智慧交管”为轴心,在前端部署智能视频设备130余套、雷达感知装置80余处,整合1200余路农村道路视频资源,搭建起覆盖城乡的“交通感知网”。

与此同时,交管支队还为民警配发数字对讲机、5G执法记录仪等数字化装备,让“数据跑腿”代替“民警跑腿”。“以前处理事故,需要手写记录、回队录入信息,现在用12123视频快处采集,数据直接同步到事故快处中心,处置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半。”事故处理民警彭飞举例说,此前一起轻微刮擦事故,从现场取证到出具责任认定书,不超过5分钟,当事人无需往返交警队,全程“一次都不用跑”。

模式创新

精准施策破解交管痛点

“针对城市交通堵点,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靠技术创新精准施策。”金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方志忠介绍,支队自主研发的“环岛非对称信号搭接”技术,在盘旋路等重点路口增设动态待行区,通过实时分析车流数据调整信号时长,不仅让环岛车辆积压量下降超83%,还为全省环岛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无人机执法应用,则让交管工作有了“空中眼睛”。团队主动攻关,给警用无人机加装“4G通讯模块”和“喊话器”,增大无人机信号控制距离,拓宽图传信息覆盖范围,让“非接触式执法”成为可能,助力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动简易事故现场撤离效率提升60%、拥堵延时指数下降25%。

此外,在数据融合方面,支队在全省率先搭建视频专网版集成指挥平台,推动数据链打通与资源融合,实现了车辆信息、路况数据、执法记录的“一网通享”。

实战导向

构建多维度智慧管控体系

“每周分析交通数据,每月研判治理重点,每季度总结工作成效,这是我们的‘固定动作’。”金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指挥中心民警张岩彬说,依托大数据模型,支队建立“周分析、月研判、季报告”机制,对全市交通流量、事故高发路段、违法高发时段进行精准分析,制定差异化管控方案。同时,打造“1+4+N”协同指挥体系,建成“智慧交管”大脑,交通警情主动发现率提升30%。

此外,依托12个实战数据模型,交管支队针对重点车辆和农村道路分别建立“三维筛查”机制与“三层滤圈”防控模式。在农村地区,通过“数据赋能+视频巡查+动态勤务”的三层防控,形成“空地联动”的防控网。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道路事故同比实现下降。针对“两客一危”车辆,通过“模型+预警+反馈”的“三维筛查”,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轨迹,分析驾驶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整改隐患车辆18926辆次。

如今,行走在金昌的街头巷尾,智能信号灯根据车流自动调节,无人机在空中巡查路况,民警通过数字化装备高效执法——一幅“科技赋能、数据制导”的智慧交管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