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丰收 “安全线”!永昌焦家庄派出所多举措保障秋收季务工人员出行

发布时间:2025-09-24 15:51:53     来源:法治甘肃网

金秋时节的永昌县,田埂间稻浪翻滚、果蔬满枝,处处飘着丰收的甜香;城郊的冷链仓储企业里,分拣、打包、运输的流水线连轴转,一派忙碌景象。随着丰收季一同涌来的,还有大批奔波在田间地头、仓库车间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出行安全,成了永昌县公安局焦家庄派出所交通联勤队民辅警心中最放不下的牵挂。

  “老乡,歇口气的工夫,咱看看这‘交通安全一口清’小册子,都是实打实的安全常识!”午后的冷链仓库前的空地上,刚忙完一批货物分拣的务工人员正歇脚,民警便带着印满漫画的宣传册凑了过来,见缝插针开起了“微课堂”。这样的场景,在秋收期间的焦家庄辖区随处可见:工地临时工棚前、田间地头的树荫下、仓库休息区里,民辅警总能找准务工人员的“空闲窗口”,把安全知识送到身边。

从“广撒网”到“精准滴灌”:工间十分钟,讲透安全事

  外来务工人员作息“跟着农活转”,早出晚归、时间零散,传统的集中宣讲常常“人凑不齐、听不进去”。面对这一难题,联勤队果断转换思路:不再等大家“请进来”,而是主动“走出去”;不再搞“大水漫灌”式的笼统宣传,转而做“精准滴灌”的靶向服务。

  “他们忙着抢收、赶工,我们就盯着他们的‘碎片时间’——工间休息的十分钟、午饭时的半小时、午休前的一刻钟,都是咱的宣传好时机。”民辅警们把交通安全法规编成短句、画成漫画,印在轻薄的折页上,走到务工人员中间,聊着家常就把知识点讲透了。

  更接地气的是,他们总拿本地发生的真实事故当“教材”:“前阵子邻村有个师傅,图省事坐了超员的三轮车,结果路上车翻了,人摔得骨折,活儿也没法干了……”这样的“身边事”,比生硬的法条更有冲击力。

源头签承诺:企业当“管家”,筑牢“第一关”

  “事故预防,源头最关键。”联勤队深知,要守护务工人员安全,光靠“盯人”不够,还得把企业的责任“拧紧”。他们把管理关口往前移,挨个走访辖区用工集中的冷链企业,带着《交通安全承诺书》上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聊责任、定制度。

  “我们不光要签承诺书,更要让企业真抓实管。”民警在检查企业台账时介绍,他们督促每家企业都建了“交通安全专管台账”,把务工人员的出行方式、车辆信息一一登记,还要求企业把交通安全纳入岗前培训和日常提醒——每天开工前说一句“不坐超员车”,雨天多叮嘱一句“慢点开”,让安全意识从“被动听”变成“日常记”。

  “民警上门不是来‘挑错’,是帮我们补漏洞!”一家冷链企业的负责人拿着完善后的管理制度说,“把交通安全管起来,既是对工人的安全负责,也能避免因事故影响生产,这是双赢的事,我们肯定全力落实!”

线下+云端:全天候提醒,安全“不掉线”

  线下的“精准服务”暖人心,线上的“安全守护”也不缺位。联勤队专门建了“冷链企业交通安全微信群”,把企业负责人、务工人员代表都拉进群里,定期推送警示教育短片、事故案例解析、恶劣天气预警及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手机轻轻一点,安全知识就能送到务工人员手上。

  更贴心的是,联勤队还完善了务工人员信息库,向特定人群定向发送“拒绝酒驾”“拒乘超员车”等个性化提示短信。这种“一人一信”的精准提醒,让安全防护覆盖到每一个人,不留死角。

  从田间地头的“微课堂”,到企业车间的“责任状”,再到手机里的“云提醒”,焦家庄派出所交通联勤队用一次次接地气的创新实践,为外来务工人员织密了出行“防护网”。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