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公安激活低空警务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9-17 17:08:4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天空之中,警用无人机闪烁警灯,隔空喊话;地面之上,执勤民警动态巡逻,快速响应……今年以来,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以警用无人机应用为突破口,构建“空中+地面”一体化科技警务体系,推动治安模式从“平面”向“立体”升级,全方位守护群众安全。

  9月15日晚,在平川区人民广场,正在散步的刘阿姨欣慰地说:“空中有警用无人机喊话,广场周围有特警巡逻,警灯闪烁,我们老百姓安全感满满!”此刻,平川分局的一架警用无人机正悬停空中,在人员密集时段执行守护任务。这种空地协同的巡防模式,已成为平川区社会治安防控的新常态。

事故快处,天眼判责增效

  “请当事人拍照后迅速移车!”4月29日,辖区发生两车剐蹭事故,分局迅速启动“警航+交警”联动机制,无人机高空多角度俯瞰,快速判定事故责任,并通过喊话指导当事人完成取证、挪车等流程,仅用15分钟处置完毕,道路恢复畅通。相比传统交警到场模式,“非接触式执法”展现出响应快、视野全、耗警少的优势,“鼠标巡逻、键盘处警”成为现实,既解放警力,又提升效率。

  交通高峰期间,警用无人机通过实时监测城区主干道车流,精准定位堵点,为交管部门调度街面警力提供依据,有效缓解拥堵,提升通行效率。

赛事安保,立体巡控无死角

  在8月17日“忠沃·文冠果杯”2025平川半程马拉松赛中,警航中队联合治安、派出所、刑侦等多警种,提前对赛道沿线重点场所、设施设备、在建工程等开展联合检查和整治,构建“圈层查控、立体巡控、面上管控、源头稳控”联动格局。

  借助无人机机库与单兵设备,协同地面感知系统,平川公安警航搭建起整体、局部、细节三位一体的“地空立体感知网”,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空中护学,织密校园安全网

  新学期伊始,平川分局创新启动“无人机空中护学”模式,借助科技赋能,构建“空中+地面”一体化警务体系。无人机凭借“视角高、覆盖广、机动强”的优势,化身“空中天眼”,对重点时段、校园区域开展全域巡护,打破传统地面巡逻的视觉盲区和空间限制。

  地面执勤民警与无人机操作员实时联动,提升“护校安园”精准度与响应效率。高峰期间,无人机实时监测路面,对违规停放车辆进行“空中劝离”,引导至指定区域,并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宣传。地面警力依据无人机反馈,快速处置突发、疏导交通,形成“空中观察、地面处置、一体联动”高效闭环。

精准搜救,科技助力生命救援

  平川公安充分发挥无人机响应迅速、视角广阔、热成像精准等优势,在人员搜寻、救援支持等警务实战中屡建奇功,极大提升了搜救成功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5月30日,平川共和镇一名76岁老人走失,分局组织共和派出所、警犬中队、警航中队连夜搜寻,并调度电力路派出所无人机增援,经9小时连续作战,成功找回老人。

  9月11日,警航中队接到刑侦大队协作请求,搜寻一名有轻生倾向的走失妇女。警用无人机迅速升空,凭借高空视野和机动性,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搜索,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回传图像至情指中心。最终,在一处偏僻山沟发现走失妇女,地面警力迅速抵达,成功实施救援。

  平川分局积极拓展无人机在治安巡逻、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多维应用,构建起“空中巡、实时传、精准查”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今年夏季,警航中队启动无人机夜间巡逻模式,对城区人员密集场所、仿古街、广场、主干道及交通枢纽开展空中巡查,提升夜间治安防控覆盖面与响应速度。

  从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到大型活动立体安保,从校园安全守护到生命紧急救援,平川公安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激活了低空警务新引擎,为新时代警务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