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酒泉公安用实干守护群众平安

发布时间:2025-09-04 09:01:2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做实基层警务 守护群众安宁

——酒泉公安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把“金钥匙”。今年以来,酒泉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科技赋能强支撑、以联动协作聚合力,在反诈拦截、矛盾化解、紧急救助等工作中精准发力,做实基层警务、守护群众安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酒泉贡献公安力量。

坚持源头预防 构建全域覆盖的排查网络

  “刘大叔,一点小事别往心里去。邻里邻居的,难免有些小磕碰。日子还长,今后大家互相帮衬的地方还多着呢……”日前,瓜州县公安局河东派出所所长郝晓轩在调解现场语气平和地说道。

  矛盾纠纷化解,关键在早、在小。而实现“早”与“小”的突破,首先是一场工作思路的转变——从坐等接警变为主动出击,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最末梢,致力于织就一张覆盖全域、反应灵敏的矛盾纠纷排查网。

  全市公安基层派出所将辖区科学划分成若干警务区,每位社区民警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进对应的社区网格,与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结成“黄金搭档”。他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信息共享、力量共融、问题共处的共同体。在日常走访中、在居民议事会上、在警情通报里,社情民意如细水长流,被一一汇集,苗头隐患被提前感知。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信息原汁原味。

深化多元化解 打造高效协同的调解格局

  “来,咱们先喝口热茶,边喝边唠。茶热,心就暖了;话开了,哪有解不开的结呢?”在玉门市公安局建国路派出所那间飘着醇香的“罐罐茶调解室”里,民警钱志存正把热气腾腾的罐罐茶递到当事人手中。茶香袅袅,缓和了气氛,也软化了彼此紧绷的表情。在这里,化解矛盾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巧妙搭台、广泛借力,推动形成一个多元共治的调解网络,真正让“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成为现实。

  基层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持续加强调解室建设,不仅请来经验丰富、群众信得过的网格员、离退休老干部,还邀请司法干部、律师等专业力量加入调解队伍。一旦遇上复杂疑难的纠纷,立即启动“警调对接”,引入专业力量共同“会诊”,多方联动、协同调解,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化解合力。

  同时,注重“线上+线下”不断优化调解的方式方法,派出所借助微信群、视频通话探索线上“云调解”模式,比如异地纠纷隔着屏幕就能化解矛盾,最终目的不只是结案,更是事了人和。

聚焦基层善治 延伸主动警务的服务触角

  平安的扎根源于有效的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局,不仅需要延伸公安服务的触角,更需要在治理方式上取得创新,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让安全感与满意度,真正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各经济开发区与企业集中的辖区,社区民警们不再只是“管理者”,更成为“服务者”。“项目警长”“包抓联”等机制应运而生,他们主动走进企业,上门提供法律咨询、作安全指导、告知风险预警,帮助企业规范用工、化解内部纠纷。在经济发展的脉搏中,也跳动着公安护航的节奏。

  同时,科技强警的变革正悄然改变基层治理的格局。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数据互通、动态管控的真实场景。信息手段整合资源,实现对治安要素的精准掌握——布警更科学、防控更精准、服务更便捷,这些智慧“微单元”,正如城市的神经末梢,成为平安建设的“桥头堡”,也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写下了最坚实的一笔。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