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调解室”化解涉农纠纷效率高

发布时间:2025-08-29 11:04:01     来源:法治甘肃网

8月11日,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一大型冷库内,气氛紧张。务工人员李某与马某因蔬菜托盘使用问题发生撕扯,双方情绪激动。金川公安分局双湾派出所民警迅速介入,将双方引导至“田园调解室”进行调解。

调解室里,民警递上刚摘下的黄瓜,以农民种地需互让作比进行劝说。李某抱怨马某说话冲,马某坦言自己急了且托盘确实不足,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火气渐渐消解,最终握手言和。

为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高效化解涉农矛盾纠纷,8月9日,双湾派出所在民警种植的菜园边设立“田园调解室”,用乡土人情破解纠纷化解难题。

“我们辖区的矛盾纠纷多与农事相关,如地界划分、灌溉用水,还有农忙时雇工、农具使用这些事,过去常因‘讲不通理、抹不开面’致使调解难度大,而且传统警务调解室氛围严肃,规章制度、记录仪等让村民‘不敢说、不愿说、不多说’。”双湾派出所所长王岩强介绍说,“现在我们打造这个‘田园调解室’,就是想把这层隔阂打破。你看这菜园里的菜是民警种的,锄头水桶就摆在边上,村民进来就像到了邻居家的地头,坐下摘根豆角、聊句家常,戒备心没了,话匣子打开了,调解也就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展开了。”

调解室组建了“1+N”团队:以派出所民辅警为核心,吸纳村“两委”干部、乡贤、老党员及农业技术员等“本土专家”组成“田园智囊团”。这些“会种菜更会解结”的调解员,熟悉村情民俗,擅长用方言讲法、用情理劝和。同时,派出所定期围绕农村常见纠纷开展法律政策与调解技巧培训,让“土专家”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金钥匙”。

为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调解室构建了“三级递进”机制:一级调解由驻村民辅警、村干部和义警队员在田间地头当场调处,实现“小事不出田”;二级调解针对复杂矛盾纠纷,联动镇综治中心、村委会合力化解,确保“大事不出村”;三级调解则对涉及重大利益或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纠纷,联合法庭、综治中心提前介入,做到“矛盾不上交”。

调解室还不定期举办“菜园法律小课堂”,民警用接处警中的身边事解读《治安管理处罚法》,让法律知识“沾着泥土香”,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截至目前,“田园调解室”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起,涵盖邻里、宅基地、经济、家庭、情感等多个领域。平均调解时间从5天缩短至2天,成功率达95%,且无一起反弹。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