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窑街派出所:“主动警务”+“主动创安” 双轮驱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8-26 16:26:1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张大爷,您先消消气,有事咱们慢慢说。”社区民警给老人递上一杯热茶,转头对着另一边的年轻人说:“小李,你也冷静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窑街派出所调解室内已是家常便饭,社区民警总是能通过细致的工作找准问题的关键,像医生把脉一样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这正是窑街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主动警务”深化“主动创安”的生动写照。

“网格小平安”筑牢“基层大平安”

“‘警格+网格’双网融合,让我们派出所的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真正落了地。”窑街派出所民辅警感慨道。

据了解,窑街派出所深刻把握“主防”职能定位,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作为行动指南,充分发挥“警格+网格”治理优势,让社区民警下沉网格成为常态,依托大数据平台对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进行智能预警,线上线下联动,及时发现风险苗头。

“马警官,有家企业的员工因薪资问题发生纠纷,情绪比较激动,我担心处理不好会出问题,得赶紧想办法!”近日,网格员小陈发现其负责区域内的某企业存在劳资纠纷隐患,她敏锐察觉到潜在风险,立即向社区民警报告。社区民警联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向上级反映,最终通过调解协商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化解了矛盾。

双网融合模式运行以来,社区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与警格员联合共治,全面感知治安动态,精准化解风险隐患,牵引刑事警情下降71.4%、治安警情下降57.1%。

将“民生小事”变成“幸福大事”

窑街派出所将户籍室由二楼搬迁至一楼,推行“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以及“预约办、延时办、错时办、上门办”,用“下楼”的一小步,传递便民利民的一大步。同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派出所民辅警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关注困难家庭和特殊人群,热心服务;对走访和线上收集的噪音扰民、路灯不亮、物业纠纷等非警务类群众诉求,派出所积极协调解决,今年以来累计处理30余件。

“警察同志!我车里的背包不见了!里面有手机和贵重物品!”今年“五一”假期,居民李先生满头大汗冲进所里。“别急,慢慢说清楚……”民警刘克峰一边安抚李先生,一边凭借经验快速排查寻找,最终在一家餐馆里找到了遗忘的背包。拿到失物的李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窑街派出所民辅警面对群众诉求,耐心倾听、暖心相助,将“民生小事”变成“幸福大事”,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今年以来,累计救助群众82名,找回遗失物品31件。

快破民生小案守护一方平安

今年4月,居民马先生的摩托车被盗。窑街派出所值班民辅经过2个多小时追踪,迅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并追回了摩托车。

窑街派出所始终将“破小案、护民生”作为落实“派出所主防”的重中之重,依托综合指挥室,确保接警后第一时间响应、勘查、追踪。对已破案件深度复盘,及时调整巡逻策略和防范重点,并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守护,可防性案件持续下降,治安环境步入“防范有力、发案减少、群众满意”的良性轨道。

多元化解矛盾,厚植群众基础,打击违法犯罪……窑街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努力绘就社会更安定、企业更安全、群众更安宁的平安和谐画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